《与东吴生相遇赏析》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
作者简介 陈村,原名杨遗华,男,回族,生于1954年,上海市人,早年家境贫寒,梦想当诗人。中学时代开始练笔,并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1971年赴安徽无为县农村插队,笔名“陈村”便得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自然
-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
抽空回了趟老家。老家的天空还是那样,瓦蓝瓦蓝;老家的河流还是那样,碧绿碧绿;老家的风还是那样,清凉清凉。回到老家的感觉,也还是那样
-
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
古文观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图找古诗词,内容包括寻找找古诗词,以图求诗词联以图求诗词联,找古诗词。战争的古诗词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
-
国学名句“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语出《国语·越语上》。商人夏天购买裘皮,冬天购买葛布;旱天购买船只,雨季购买车子,而等待物资缺乏的时候再卖。说明商人低价进货,高价出售的经
-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
【原题】:寄江州赵倅季茂二首时过溧阳舟中正遇顺风张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