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者赏析》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郭祥正这首诗的三、四句,赞赏隐士闭门饮酒,门无人迹,落花狼藉,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可视作中国写隐士的诗的共同点。
-
马致远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① 。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②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③ 。 [庆宣和]投至
-
1“更多的时候,是往年开过的花继续开往年下过的雨,继续下”“枯木和青草,将往年发过的芽一一重来一遍”他们说的是,桃李春风在浩荡中喜
-
短篇小说。许地山著。写于1922年。作品描写一个华侨妇女尚洁的半生经历与其处世哲学。尚洁的丈夫“嗜好多,脾气坏”,外间谣传她与别的男人有染,她都不介意,不辩解,但凭本分行事。由于救助一个受伤的小偷,尚
-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秋娘的诗句
这首诗的上一句是“有花堪折直须折”,下一句是“莫待无花空折枝”。这句诗意味着,当花开时应该及时采摘,不要等到花谢了再去摘取枝条。这句诗的意义是告诫人们要抓住机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无论是折枝还是折花,都是为了让美好的事物得到持久的保存,把握现在,不要被一时的浮华冲昏头脑。
-
广播剧《法尼娜·法尼尼》(片段)原作:〔法〕司汤达导演:胡培奋【剧中角色】米西芮里:男,二十几岁,意大利烧炭党人(“烧炭党”是当时意
-
庾信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船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作者简介庾信(513
-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华。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聊持一◇酒,徙倚忆天涯。 作品赏析【原题】:春日独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酬递中见寄之什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古诗词对小学生有何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小学生有何影响,内容包括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的作用主要,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小学生的影响纪实,诵读古诗词对小学生哪些影响。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读诗能够修炼气质和涵养。苏轼就曾经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使是穿着破旧的衣裳,胸
-
《玉壶清话》 《玉壶清话》是北宋僧人文莹的一部笔记,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八月,作于他的另一部笔记《湘山野寻》之后,作者在自序中谓“玉壶”为其隐居之地,但未详所在。此书自宋代以来各家著录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