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赏析》
这首词中,“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过去有人将此句解释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再听到树间黄鹂娇声啼鸣,两两应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精准。从后一句“睡起不胜情”来看,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被黄鹂的啾啾鸣啼惊醒,随后才向门外张望,看见绿荫绵延的景象。之所以“不胜情”,是因为他被双鸟和鸣的声音惊醒,随后惊觉自己的孤寂,为了排遣忧怀,他走出门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绿的,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绿阴”。整个庭院中,除了黄鹂的啁啾,再无半点声响,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却只感觉到“人静,人静”,周身的环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边无人,故日“人静”,这就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
在一片寂静中,词人正黯然神伤,忽然“风动一庭花影”,更觉此情备幽,难以自胜。词人先叹“人静”,再见“风动花影”,以为是有人到来,细看却发现不是。所谓的“风动一庭花影”,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睡起不胜情”的愁情思绪。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爱看古树发光比大麦开花的多,其实大麦开花他向来也没有看见过。于是怪胎畸形,就成为报章的好资料,替代了生物学的常识的位置了。最近在广告上所见的,有像所谓两头蛇
-
【名句】粟者,王之本事 ① 也,人主 ② 之大务,有人 ③ 之涂 ④ ,治国之道也。 【注释】①本事:最根本的事情。②人主:君主。③有人:保有人民。④涂:通“途”,途径,办法。 【释义】粟的生产是治理
-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海。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李邕(yōng):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聚散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聚散”的诗句,描述聚散的诗句,形容“聚散”的诗句。[宋] 王枞《雪窗联句》原文选段:聚散如浮萍,死生犹幻沫。释义:相聚和离别就像浮萍,生和死就像泡沫一样。
-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作品赏
-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寸不须归。 【简析】 塞山前白鹭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
-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
-
八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外10首古诗理解性默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内容包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外10首古诗理解性默写,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理解性默写,快,快,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后古诗词的理解性默写。《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