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路歌赏析》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
骆宾王《初春于斜岭送益府窦参军宴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骆宾王:初春于斜岭送益府窦参军宴诗序 骆宾王分首三秦,送君千里。青天白日,非旧国之春秋;玉斝金樽,是他乡之杯酒。况复圭岭南望,切登高
-
邓文原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若使文园知此渴,露华应不乞金盘。 温日观,宋末元初画家。杭州玛瑙寺僧人。法名子温,字仲言,号知归子。俗姓温,初名玉山,通称温日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亡
-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个荆歌的印象记,《荆歌的虎牙》。说来也怪,想到荆歌总是会先想到他的虎牙。可是他的虎牙又不是象牙,会像某些大胸女士
-
《庄子·外物》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文章主要探讨了外物对人们的诱惑和干扰,提出了心灵的超越和内在自主的重要性。通过对外物的讽刺和批判,庄子告诫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我超越。这篇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语言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邃的洞察力。译者对原文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庄子的哲学思想。整体而言,这篇文章既有哲学思辨的深度,又有文学表达的优美,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
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
-
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昏旦递明媚,烟岚分委积。香蔓垂绿潭,暴龙照孤碛。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金行太元岁,渔者偶探赜。寻花得幽踪,窥洞穿暗隙。依微闻鸡
-
【原题】:丙辰八月十七日与肖甫侍师季长沙公阅龛山战地遂登冈背观潮
-
密云今日破郊西,疏雨潇潇未作泥。要及清闲同笑语,行看衰病费扶携。花前白酒倾云液,户外青骢响月题。不用临风苦挥泪,君家自与竹林齐。(贡父诗中有不及与其兄原父同时之叹,然其兄子仲冯今为起居舍人。)
-
下官才不旷俗,宠不动时〔2〕。充帝王之万姓,预乾坤之一物〔3〕。早师《周礼》,偶爱儒
-
作者: 〔苏联〕彼·杰多夫 【原文】: 我又想起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