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人者,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注释】
选自清·黄宗羲原君。原君,推究、研究做君王的道理。原,探究事物的根本和真相。原君系明夷待访录中的一篇。
释:解除,消除。
【赏析】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早年拜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深受刘氏唯物主义思想影响。明亡后,黄宗羲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曾奉鲁王之命到日本乞师。郑成功死后,黄宗羲感到复明无望,便把心力放在讲学和著述上,成果斐然。他的原君继承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君主的来源、职分、民众对君主的好恶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具有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
“古有人者,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意思说:古代有这样的人,不以个人的私利为利,而是让天下人得到利益;不以个人的祸患为害,而是使天下的百姓解除祸害,这个人所付出的勤劳必然超过天下人千百倍。
作者认为,人类远古时代,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统治天下,那时候,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顾自己,“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没有人愿意为了公众的利益去兴利除弊。后来,有人出来,愿意承担起“使天下受其利”的公益责任,这样的人没有自私自利之心,不以一己的私利为利益,而是要让天下人得到利益;不以个人的祸患为祸害,而是要使天下的百姓解除祸害,自己却不从中享受任何利益和特权。这种舍己为公的人在古代有唐尧、虞舜这一类贤君。他们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君王,他们所付出的勤劳也必然超过天下人的千百倍。
古代君王是专门利人的,其真正的职责就是为天下人兴利除弊,尧舜等理想的君王都是以“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为使命,付出了“千万倍之勤劳”,备受艰辛,“而己又不享其利”。因此,君王这一职位纯粹是个苦差事,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如许由、务光之流。有的人做了国君却不愿意一直干下去,更不想传诸子孙,如尧、舜之辈,而有的人做了国君,欲罢不能,不得已才硬着头皮干下去。所以,在古代社会,要物色一个真正贤明的君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当然,作者的这种推论,是从人的“自私自利”本性出发的,所以有一定局限性。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在你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韩偓①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②,春渠自溢浸荒园。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堪恨无情
-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① (《增广贤文》) 【注释】 ①廪(lǐn):粮仓。乏:匮乏。 【译文】 “粮仓里没有粮食,日子就艰难;儿孙愚昧,礼义就匮乏。” 【评说】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
-
词的审美风格的两大类型,犹优美与壮美。它源自我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刚柔之说,推衍而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的两大对立统一的辩证范畴。 清姚鼐《复鲁絮非书》云: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
-
石磨以文化的名义聚集你是脱胎换骨的石头……那时,是乡间的闺女害羞地猫在东家和西家的院落以默默劳作度过微暗的晨昏和喧闹的节日。生命唯
-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仲尼云:后世知丘者春秋。又云:春秋之旨微而婉也。]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王羲之有关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王羲之的古诗,“王羲之”的古诗词,关于王羲之的古诗。1. 《咏史下·王羲之》年代: 宋 作者: 陈普不缘廓庙尽谈空,安得狐狸啸晋宫。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谢万作三公。2. 《王羲之》年代:
-
短短的文章中,既有作者对风景的描绘和其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又有由此引发的感慨,可称是借题抒臆,以小见大。从本文中既能看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又能因见作者的人格与境界之高迥,层次分明,是一篇抒情写意的佳作。
-
热暖将来镔铁文。暂时不动聚白云。拨却白云见青天。掇头里许便成仙。
-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