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选自论语·学而第一章。
时:按时。
习:诵习。
说:通“悦”,高兴。
朋:指朋友。
乐:快乐。
知:了解。
愠(yùn):恼怒。
【赏析】
在孔子的人生哲学中,好学、乐交、宽容,是做人的三大重要品质,所以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吗!有同门的学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就是君子风度吗!
古时同志为“友”,同门为“朋”。所谓同门,就是出于同一个老师门下。
孔子认为,一个人欲成就自己,学习是唯一途径。人不好学,无以为文,不能成为真正的士,不能立于君子之侧,不能脱离愚昧、粗野,自然不能成为人才。此其一。其二,不与学友交流,便不能了解别人,也不能使别人了解自己。学友之间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互相激励,相互补益,使自己的思考、观点得到别人的评价、接受,进而影响社会。其三,古代君子讲究“慎独”,十分重视自己的独得之见。但孔子同时认为,君子不仅要“慎独”,也应尊重他人的见解,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愤愤不平。所以,君子应当完善自己,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与人长久相处,相得益彰。
孔子的好学、乐交、宽容,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合理内核,对传统文化结构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
慕贤入室交先定,结援通家好复成。新妇不嫌贫活计,娇孙同慰老心情。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欲识离群相恋意,为君扶病出都城。
-
上声歌 【原诗】:郎作《上声曲》,柱促使弦
-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
【原题】:丁已年七月二十一日祷雨中元水府入月六日展谢祠下皆被旨也然祷后越七日始雨神所为耶其不然也审自神出不无愆期之尤有如不然神之饕上赐也多矣为诗以问之
-
老尹醉醺醺,来随年少群。不忧头似雪,但喜稼如云。岁望千箱积,秋怜五谷分。何人知帝力,尧舜正为君。
-
【名句】落花水面皆文章 语出宋代翁森《四时读书乐》诗之一。各种花儿凋落水面,随水漫游,这花这水,都是可以入诗的好文章。说明要写好诗,必须深入大自然,才能触景生情,引发诗意。
-
此诗虽为游览诗,却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思想与感情,揭示出遁世与匡时的心理矛盾。此诗在写景状物上更显示了自身的特点。
-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
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