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后处于“孤岛”的文学运动。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文学界同军民一起立即投入了战斗。但到十一月十二日,国民党守军西撤,上海沦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部分进步文艺工作者赴延安,去敌后,一部分参加救亡演剧队、战斗服务队等;一部分留在上海,利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畸形地位开展抗日文艺活动。他们团结抗日力量,鼓动群众的爱国热情,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当时,他们所在的“租界”在上海沦陷区犹如大海的“孤岛”,故活跃在孤岛上的抗战文艺活动,称为“孤岛”文学。
坚持在孤岛战斗的作家有:郑振铎、陈望道、许广平、周建人、胡愈之、李健吾、郭绍虞、方光焘、夏丐尊等。“在‘孤岛’文学战线上走在最前列冲锋陷阵的则有梅益、王任叔,林淡秋、石灵、戴平万、林淙、于伶、钟望阳、殷扬、肖岱、王元化、辛劳、阿英,魏金枝、蒯斯曛、高之芬、满涛、锡金、黄峰等同志。还有姜椿芳同志,他的突出贡献是难忘的,他不仅作了许多翻译工作,尤其是做了许多重要的组织领导工作,人们一般不大知道。”(蒋天佐:上海“孤岛”时期文学工作回忆片断,新文学史料1980年4期)此外,唐弢、柯灵、周木斋等也经常撰文,投入抗日活动。
这一时期的文艺活动,无论那一种文艺形式,它的主题都是一个:抗战、爱国!
那末,“孤岛”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是怎样开展斗争的呢?
第一,办副刊,宣传民族气节。当时的副刊有:由巴人编的译报的副刊爝火(后改名大家谈),柯灵编辑的文汇报的副刊世纪风,还有导报的副刊晨钟,以及译报周刊,上海周报等,这些副刊常常发表曲折的、耐人寻味的杂文,议论时事,针砭痼疾,宣传民族气节,广泛联系孤岛上的知识分子。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华美晨报(日报)的副刊华美周刊。华美晨报的负责人朱祖同原是沪西一家赌场的老板,赚了钱,发了财,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便拿了一笔钱办了一份华美晚报。由于他倾向抗日,梅益受党的派遣,同他联系创办日报华美晨报和副刊华美周刊。报纸创办后,由梅益主编,从此党报党刊上的许多重要文章便改头换面在华美周刊上发表。一九三八年春,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还由华美出面,举行“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的上海一日的征文活动,几经磋商,于七月正式刊登征文启事,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收稿二千篇,共四百万字,经精选,编为火线下(指写八·一三战役开始后前线的战斗和其它活动)、苦难(记述难民死里逃生、流离失所)、在火山上(描写战时和战后上海社会的各个侧面)旋涡里(报道各阶层人们在这动乱的一年中的生活)四部,“上海一日的出版,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描述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到一九三八年八月这一年上海军民的战斗和生活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画卷,同时也使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文艺通讯员运动有了更扎实的群众基础,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为后来在孤岛更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胜利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梅益:关于〈上海一日〉,新文学史料1980年4期)
第二,办杂志,出丛书,宣传团结抗日。当时,在艰苦的环境中,文艺工作者披荆斩棘,创办的杂志有新中国文艺丛刊、奔流文艺丛刊、译文丛刊、鲁迅风(巴人等编)、上海妇女(许广平参加编辑)、妇女界等;胡愈之在艰难困顿中组织进步文艺工作者编辑发行鲁迅全集、西行漫记两书,影响遍及国内外。此外,“孤岛”中的一些书店和出版社,还巧立名目,出版发行书刊。如,光明书店出版了“光明文学丛书”、“光明戏剧丛书”,文学方面大都是世界名著,戏剧方面有许幸之的阿Q正传,顾仲彝的恋爱与阴谋、舒湮的精忠报国等;世界书局曾出版“剧本丛刊”几十册,“俄罗斯名剧丛刊”和“大时代文学丛书”十几种;诗歌书店出版过“诗歌创作丛书”三种,“诗歌翻译丛书”两种。在孤岛先后还出版了苏联进步小说时间呀!前进(卡泰耶夫著,林淡秋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被开垦的处女地(肖洛霍夫著,周立波译)等,这些书刊的出版,给孤岛的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第三,开展演剧活动和创作话剧剧本。“孤岛”是在英美法(日本在工部局里也有势力)的统治之下的,不能采取集中的政治活动,戏剧也就成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尖兵。因为戏剧是娱乐性的,年轻人爱玩,演话剧,也象串演京戏一样,登台出风头。工部局巡捕房派人来看,来检查,也不觉有什么可怀疑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演剧活动。先是学校成立剧团,再扩大为“学联”的剧团;接着,“小教联”、“中教联”剧团也成立起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如“华联”(洋行职员)、“银联”、(银行职员)、“钱联”(钱庄职员)、“药联”(药房职员)……,望风而起,纷纷成立自己的剧团,自己演戏,并请别人来看戏。后来,这些群众性的剧团发展为“戏剧交谊社”,组织“星期小剧场”(星期日演出),各“联”轮流演出,也组织联合公演。如适应当时的形势,主要演独幕剧,如契诃夫的蠢货、求婚,日本的婴孩杀戮,法国的哑妻以及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
专业剧团是于伶等领导的“青鸟剧社”,后来叫“上海艺术剧院”和“上海剧艺社”。他们也通过演外国戏来宣传新思想,新观点。
由于演剧活动的开展,便促进了剧本的创作。这期间,有胡大中改编的鲁迅的长明灯,张可翻译的美国奥尼尔的早点前和苏联剧本破旧的别墅,黄佐临改编的苏联剧本处女的心、白取乐;于伶创作的女子公寓、夜上海等。而阿英则是用力最勤的,他先后写出了碧血花、海国英雄、扬娥传等南明史剧,后又借太平天国史事写了话剧洪宣娇。这些剧目,或借外喻中,或借古讽今,或用历史宣扬民族气节,或暴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或抨击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破坏抗日的罪行,或反映孤岛上的尖锐斗争……。“在沦陷的孤岛上,文坛就是一片战场。”(阿英)他们就是这样以笔作武器,宣传抗日,同各种各样的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孤岛遂成鬼域,坚持抗战的作家便暴露在日军的利刃之前,在民族的十字架上饱受惨痛。在“孤岛”上遭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有许广平、夏丐尊、柯灵、陆蠡等人,郑振铎得通知后脱险,陆蠡还同其他文化人一起被害。
“孤岛”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爱国文艺工作者用汗水和鲜血谱写成的灿烂的一章!
-
方苞:游雁荡记 方苞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
-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形胜今无用,英雄久已无。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人去年年改,堂倾岁岁扶。追思犹咎吕,感叹亦怜朱。?时朱太守为公筑此堂。?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三游洞
-
赵孟頫 桑苧未成鸿渐隐 ① ,丹青赖作虎头痴 ② 。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注释】 ①鸿渐:即唐代文学家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号桑苧翁。一生数次入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电影镜头,内容包括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请仿照第一个镜头的,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1.《黄鹤楼》这首诗以黄鹤楼为立足点进行描绘,诗句如同电影镜。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2000年高考古诗鉴赏一诗)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
-
【3530】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著,人民邮电出版社,43 5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9
-
【名句】其始不立 ① ,其卒 ② 不成。 【注释】①立:确定好策略。②卒:结果。 【释义】开始时没有确定好策略,就一定没有好的结果。 【点评】只要有了好的开始,才能有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苏轼《思治论
-
《酴醾花·江城子》咏酴醾花诗鉴赏 元好问内乡
-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梦中相聚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译文】 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