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蕉鹿”注释、翻译和解说
—— 列子·周穆王
【注释】
①薪:柴,这里用作动词,打柴的意思。②御(yu)迎。③隍:无水的沟壑。④涂: 即途。⑤室人: 即妻子。⑥讵 (ju): 岂。⑦厌(yan):甘心。⑧爽旦:清早。⑨案: 同 “按”。⑩士师: 古官名,掌管诉讼、刑罚, 为古代法官的通称。⑾妄: 妄说。⑿二分: 分为两半。
【意译】
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时,碰到一只受惊的鹿,他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担心被人看见,急急忙忙把它藏在一条干涸的沟里,再用芭蕉叶盖好。心里不胜欢喜。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就以为那是一场梦而已。回家途中, 见到人就谈起此事。有个人听说此事后,按他所说的话去找,果真找到了鹿,把它取回来,对他妻子说:“刚才那个打鹿的人梦见得了鹿,找不到藏鹿的地方,我现在找到了,他可真是在梦中啊!”他的妻子说: “恐怕是你在作梦,梦见打柴的得到了鹿吧?哪里有什么打柴的?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大概你的梦是真的吧!”那个打柴的回家后,很不甘心把鹿丢掉了,那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是谁把鹿取走的。第二天清早,他按照梦境又找到了鹿。于是,两人争辩起来,这事一直闹到法官那儿。法官对打柴的说:“你当初真的得到了鹿,却妄说是梦;真的梦见别人得了鹿,又妄认为是事实。他真的拿了你的鹿,又和你争夺鹿。他的妻子又认为他是做梦,没有人得鹿。现在既然有这么一只鹿,依我看,你们就一家分一半吧!”郑国的国君听到这件事后,感叹道:“唉,这个法官也是在梦中给人分鹿吧!”
【解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又时常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如梦似幻,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蕉鹿的故事生动、形象,打柴人的梦与真法官似梦非梦的评判,让人感到这个世界强烈的虚幻性。我们倡扬唯物主义,却不必讳言唯心主义,完全不必把物与心,客观与主观的对立视为一种政治分野,以致对心理主观形成畏惧的心理情结。无数哲人贤士的理论实践早已证明,所谓的Idealism(唯心主义)往往隐含着真理,这个世界根本就少不了Idealism,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切东西都可以通过理性、逻辑来分析和阐明。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者就认为在揭示最深刻的真理方面,内在的洞察力优于逻辑和经验。人与自然、宇宙往往存着神秘的心灵契合,它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在人的心灵里升起的世界的虚幻性,成为中外作家创作的主题,创作的方法。古代诗人“人生如梦”的感叹, 红楼梦“真”(甄) “假”(贾)之谜,以至博尔赫斯笔下的神秘故事,无不论证和昭示着世界的梦幻性。打柴人真的得了鹿却以为是梦;而梦到的又妄以为是事实,法官的评判正应和“真作伪时伪亦真, 伪作真时真亦伪”这句名言。
【相关名言】
非天道愦愦, 人自愦愦。
——蒲松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魂魄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灵魂”的诗句,关于灵魂的古诗,关于魂魄的诗词。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
-
顺宗崩驾疑案新探 一 正名乍读本文题目,大家
-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
这段情节出自第40回和第41回。 在展开对沈琼枝抗婚出走的描写中,作者有意识地抓住了两个场景进行重点描述,以突现沈琼枝的形象。一个场景便是她进宋府。当时其父已明白宋为富不把她当作正室,便叫女儿自己主张
-
对酒古诗词鉴赏(李白的古诗《对酒》的意思和赏析是什么,急用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对酒古诗词鉴赏,内容包括李白的古诗《对酒》的意思和赏析是什么,急用啊,古诗词鉴赏:饮酒,曹操《对酒》的赏析,包括写作背景,中心思想,所表达的主题搜狗。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
-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规模不盈丈,广狭足容膝。轩窗共幽窳,竹柏助蒙密。辛勤惭巧宦,穷贱守卑秩。无术政奚为,有年秋屡实。文书少期会,租讼省鞭抶。地僻与世疏,官闲得身佚。荆蛮苦卑
-
乐府闻桃叶,人前道得无。劝君书小字,慎莫唤官奴。
-
柳宗元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作品赏析荆溪白石出一作“溪清白石出”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
-
词作于至北京述职南还期间。两淮为吴地,作者由天津乘海轮还任,故词题为“浮海还吴”。词写海上航行所见奇异景象,运笔清新高迈,情景交融,而又空灵涵蕴,使读者深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