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杜甫《客至》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杜甫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
这首诗写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定居之后。经过长年颠沛流离,诗人此刻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心情也比较恬静愉快,这首写客人来访的诗就显露了这种欢愉的情怀。作者自注云: “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这简要说明了题意。
第一二句写草堂周围环境:房舍南北都是绿油油的春水,成群雪白的鸥鸟天天从远处飞来掠着水波嬉戏。景色描写的美丽体现着诗人心情的欢快,而节奏的如此流利畅达也表现出心曲的轻松愉悦。第三四句仍是由远及近地描写环境,但已是笔触到草堂本身:这里有幽幽的花径,有简简的柴门……而花径不曾为客打扫,蓬门今日为君开,即已流露了诗人平时与人疏于交往,今为新朋造访十分高兴的心迹。第五六句写对友人的招待,语虽谦虚却十分诚挚:因为离集市遥远买不到多种好菜炒炸充盘(飧,读sun,指晚餐或简单的饭食。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还因为家境清贫没有好酒只能用自己家酿的老醅(pei,未过滤的酒)添杯满盏……这里透不出丝毫寒酸客套之气,景况的如实显露更表现出对友人感情的真挚。
更妙的是结尾两句,使欢洽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贵客在与诗人对饮中兴致愈来愈高,他隔着篱笆看见了笑眯眯的邻居老翁便与其颔首致意,于是诗人便隔篱唤他前来与贵客共饮。短短两句话,便将饮酒的场面、饮酒的气氛,诗人兴高采烈的心态,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主客之间那种融洽无间的感情、无拘无束的情态、欢快随意的场面,而且也体察到了诗人与邻居、与周围乡亲们的亲切谐和的关系。
这首诗全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富有生活情趣,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一幅富有兴味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吸引了读者。
-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作品赏析【注释】①初居瓢泉之作。罢归田园,不幸者,
-
《四海虽大而朋友实难,豪士无多而好学者益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四海虽大而朋友实难,豪士无多而好学者益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李贽《焚书增补一·复耿中丞》,良朋贤友
-
伟人教导我们说,世界都是广泛联系的。本着这个精神,身为一个居住在北京的人来到章丘,我重新发现了几个重要的联系。其一当然是大葱。章丘
-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
-
此诗首联:“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七国”喻藩镇割据叛乱,“三边”指边患,“未到忧”即未知忧。指出其不知国家忧患为何物,次句再点醒“十三”袭位,这就有力地显示出童昏无知与身居尊位的尖锐矛盾。如果先说少年袭位,再说不恤国事,
-
《黄蜀葵》咏黄蜀葵 黄蜀葵与蜀葵没有太大区别
-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星火五月
-
这首《水龙吟》词是曹贞吉任礼部郎中时,某次送客经过慈仁寺,追怀旧时一段艳事,因而有感而作。慈仁寺,又名报国寺,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内。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出处】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意思】山色风光使小鸟性情欢悦, 潭水平静的倒影使人的心灵空明洁净。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忧烦消除 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