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森林·气候——谈____
作文(50分)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____
——198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例文】
树木·森林·气候
——谈改革者需有好环境
考察自然界中的诸多现象,往往会使人发现其中蕴含深刻道理,譬如说森林罢,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好,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单单一棵树,则很难能对气候有什么大影响,只有无数棵这样的参天大树,才能调节气候,而这又有赖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赖于良好的生长环境。舍此,树木就难于生长,也就难于形成大片森林,调节气候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大片森林的形成离不开好的环境。于是我又想到了当下人们谈论得很多的改革者及其进行的改革,两者不是有相通之处么?
有大片郁郁苍苍、葱茏翠绿的森林,才能在改善气候条件方面起到大的作用。同样,只有许许多多勇于改革的人物,组成改革者的大森林,才能推动改革的发展,使经济向良性方面转化,形成人们期盼已久的经济建设的“好气候”,相反,仅凭一位或几位改革之士舞刀弄枪,则是很难推动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那么,如何促使越来越多的改革之士不断涌现呢? 这显然跟大片森林的形成一样,需要有一个良好环境,只有在这样环境里,改革者能如鱼得水,大刀阔斧地进行正确合理的改革,去弊兴利,不受任何羁绊,从而成为人们仰慕的改革家。令人欣喜的是:许多人,特别是我们的广大领导,出于对改革迫切性的认识,能急改革者之所急,想改革者之所想,热情支持他们的改革,从而为他们搞好改革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近闻辽宁省领导在许多改革者受不少无谓的“审查”而难于施展改革才能的情况下,下令停止对他们的所谓“审查”,积极支持他们的改革,使之不受羁绊,从而有一个好的环境,对这些领导,人们称为“改革道上的清道夫”,对他们的做法是拍手叫好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许多改革者对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改革时,往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许多阻力。不是吗?在他们进行改革时,写匿名信诬告的有之,造谣中伤改革者的有之,中间设置障碍,故意难为改革者的有之,他们施放明枪暗箭,给改革者造成阻力。对此,我们一定要对其严肃处理,乃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为倘任其胡为,改革者哪来的有利环境? 还能有所作为么?一棵树的生长需要适当的环境,一位改革者的成长同样也不例外!
为了推动改革的全面发展,为了四化的实现,请为改革者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吧! 这就是,我由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所思而得的一点。
(浙江一考生)
【评点】
试题分为两个部分,先提出一种自然现象,并阐说了三者关系:一棵树木不能改变气候,气候适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形成森林,森林影响气候。第二部分,提出作文要求,内容限定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有意义的话题,写法是要用上述自然现象作比喻,写成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的议论文。该题宜用多层次构思法:第一层次,领会树木、森林、气候三要素的关系。这A、B、C的三者关系是,A以C为一定条件,形成B,然后B又影响C;第二层次,类比联想到几种社会现象,这几种社会现象应有类似A、B、C的关系;第三层次,运用比喻论证,阐明几种社会现象的辩证关系。考生联想到的社会现象作为副题较多的有谈社会风气的好转、谈端正党风、谈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谈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谈国强民富、谈“双百方针”的贯彻、谈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结构、谈“个人、集体、国家”、谈教师队伍的建设、谈“新星”与“群星”等。
例文是“谈改革者需有好环境”的。作者联想自然,类比恰当。从树木的生长要有适当的温度湿度的自然环境,联想到改革者的事业要有一个群众理解、领导支持的社会环境;从大片森林的形成联想到大批改革者的涌现;从森林能美化自然、改善环境,联想到改革能推动建设,促进四化。作者思路明晰,重点突出,集中笔墨于“营造环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俊带皓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代,俊,梦雪,昊字的诗词,含有皓字的诗句,含有"皓"的诗词。《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李白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阴丧乱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出处】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 【意思】 秋天窗外传来蝉噪声声,触发了系狱游子我蓦地思潮翻腾。哪能忍受黑羽蝉儿,冲着白发囚徒我振翅徐鸣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夜半乐 【宋】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益鸟(音yigrave;)、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
-
指奥地利意识流*作家阿瑟·施尼茨勒*。施尼茨勒不但与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分析美学家弗洛伊德*相识,而且常写弗洛伊德式的主题。所以
-
无计留君住,应须绊马蹄。红亭莫惜醉,白日眼看低。解带怜高柳,移床爱小溪。此来相见少,正事各东西。
-
人或谓兔丝无根 ① 。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 ② ,仗苓是 ③ 。慈石召铁 ④ ,或引之也。树相近而靡 ⑤ ,或軵之也 ⑥ 。圣人南面而立 ⑦ ,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 ⑧ ,则
-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汉景皇帝王皇后内太子宫,得幸,有娠,梦日入其怀。帝又梦高祖谓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
-
《长明灯》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个黑暗而压抑的现实社会。通过对长明灯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和自由的渴望。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引发读者的思考。读后感,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的痛心和希望。它告诉我们即使在黑暗的世界中,也要始终保持希望和勇气,勇敢追求真相与自由。它唤起了我内心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向往。《长明灯》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才能看到真相的光芒,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