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鼠画》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曾敏行1
东安一士人喜画2,作鼠一轴,献之邑令3。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4。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5,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6,则踉跄逐之7。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 曾敏行(生卒年不详):号独醒道人,终生未人仕途。工画草虫。有独醒杂志,本文选自此集。以下各家作品,在作者介绍中凡只介绍一部著作的,其篇目均选自此一著作,不再另注。2 东安:县名,在湖南省南部。士人:旧时称读书人。3邑令:县令。4漫:随便,不经意。5物色:寻找。6逮:及。举轴:将画轴举起。7踉跄(liang qiang)逐之:形容猫跌跌冲冲追逐画上之鼠的样子。
【析点】 此篇作意在于表现画鼠之逼真。一般手法,往往从画鼠本身下笔,写其形神如何惟妙惟肖;然而本文却未从正面落墨,甚至一字未提。作者使用侧写法,通过对鼠最敏感的猫的行为描写,间接表现画鼠的逼真。令人眼目一新,留下极深的印象。
间接表现,要求对客体事物做出最充分的描写,方能奏效。本文描写猫对画鼠的反应,即十分充分。先是写它夜夜都把画鼠扑落,画轴“屡悬屡坠”;继而写它久久蹲在坠落的画鼠旁边不肯走开,分明已是垂涎欲滴;当县令拾起画轴时,它竟跌跌冲冲地紧追不舍;县令又用群猫试验,群猫均作出如此反应。以上四层详尽的描写,虽句句说猫,而实际上句句都在说画鼠的栩栩如生。间接表现能给读者留下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读者以客体为媒介引发出丰富的想象,从而对主体形象进行再创造,艺术欣赏的心理因此而获得满足。
县令不知画鼠之妙,因猫而知之,其庸俗卑陋令人捧腹。这是本文的另一作意吧
-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福善闻前
-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
【诗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一曲演罢,琵琶女在收拨中, 猛然用拨片在四根弦的中心处用力一划,发出的声响,就好象是绸子突 然迸裂,乐曲就在这急促的、
-
【注释】:曳落河虽多,如我刘秩何,幕中击剑笑且歌。回纥意已轻唐家,朔风卷火随尘沙(叶),牛车载甲空倒戈。义军四万同日死,野老痛哭陈涛斜。陈涛斜,为谁哭,明日上书甘放逐,?
-
古文·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出夷陵州治(1),西北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译注】乘着长风破浪前进的一天 总会有的,到那时我将径直挂上高大的 风帆,横渡沧海。会:应当。直:径直。 云帆:高大的船帆。济:
-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① (《增广贤文》) 【注释】 ①廪(lǐn):粮仓。乏:匮乏。 【译文】 “粮仓里没有粮食,日子就艰难;儿孙愚昧,礼义就匮乏。” 【评说】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
-
屈贾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聒耳春池蛙两部,比封秋坞橘千头。嗔条怒颖真堪愧,莫染衣尘更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