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 曹操 杨修》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为辭。所谓绝妙好辞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述要] 魏武帝曹操曾经过曹娥碑下,杨修随从。碑背面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武帝对杨说:“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杨讲:“黄绢,就是有色之丝,作为一个字,就是‘绝’。幼妇,就是少女,作为一个字,就是‘妙’。外孙,就是女儿之子,作为一个字,就是‘好’。齏臼,就是受辛,作为一个字,就是‘辭’(辞)。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绝妙好辞’。”
[按语] 此事辑本殷芸小说卷四所载与之不同。其文云: 蔡邕刻曹娥碑傍曰:“黄绢幼妇,外孙齏臼。”魏武见而不能晓,以问群僚,莫有知者。有妇人浣于江渚,曰:“第四车中人解。”即祢正平也。祢便以离合意解云:“绝妙好辞。”或为此妇人即娥灵也。世说新语刘注引异苑同。实则曹、杨未尝过江,此事不可靠。
-
【4351】走出抑郁的泥潭: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木碗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8万字,2014年1月第1版,26元)5部分:[1]抑郁症常识;
-
【名句】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语出唐代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之一。尧一意推行道德教化,最终也无人能够取胜于他;秦朝把持着固若金汤的城池,自己是否万事如意?说明苛政并不能有助于巩固统治。尧:传说
-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作品赏析【注释】:
-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
第一首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
-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特定的气质。我觉得,扬州的气质是水性的。扬州的水性飘浮在远古的意蕴里。《尚书》记述“州界多水,水扬波”,也因此而得
-
古诗词中知人论世的诗词有(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人论世有哪些人)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知人论世的诗词有,内容包括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人论世人,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咏怀八十二首,杂诗十二首,今别,古诗词中表达诗人豁达豪迈胸襟的诗句。“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离开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孩子的作用,内容包括学习古诗词,对孩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的作用主要,孩子背古诗词的好处。简说意义,"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