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卜妻为袴”注释、翻译和解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卜子: 一个姓卜的人。②袴: 同 “裤”。
【意译】
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有一天,他拿着一块新布,叫妻子给他做一条裤子。他的妻子问道:“现在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 卜子说: “要做得和我那条旧裤子一样!”于是,他的妻子就把新布弄得又破又旧,并仿照老样子,做了一条道道地地的旧裤子。
【解说】
韩非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纷争、奴隶制土崩瓦解之时。如何适应这种急剧变化的形势,韩非子主张厚今薄古,彻底摒弃旧的一套,而有的人则在这新旧交替的现实面前大叫 “人心不古”,主张恢复 “礼治”,要把被历史淘汰的那一套重新用到今世来。在这则寓言中,韩非子正是借卜妻这个可笑的形象讽刺了当时那种 “明据先王,必定尧舜”的复古僵化思想。时代在向前发展,那种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愿适应新的时代,硬要把新裤子弄成老裤子模样的人,必然要像老裤子一样被抛进历史的垃圾箱。尽管那位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领会丈夫意思的卜妻,已经被作为死搬教条,食古不化的化身而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然而那种极端教条主义的行为并没有绝迹,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在对待革命导师的教导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之间,有的人不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出发,而是主张不加分析地接受前人的论述,这就陷入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形而上学的陷坑之中。又如,在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中,有的人并不顾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要求,而是歪曲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照搬照抄西方的东西,最后反而不能吸收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因此,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则卜妻为袴的寓言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警策意义。
【相关名言】
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欧阳修
-
一般来说,被人崇拜的人,应该是有真本事的人,学问很好的人,徳行很高的人,社会贡献很大的人,是人中精华。看来“崇拜”二字,是不能
-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仙迹巖》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仙迹巖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石钟山记》贵在由名质实,实地考察,表明了苏轼不泥古而崇实的精神。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文章不虚耗笔墨,不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结合记叙,即事明理,深入浅出地议论,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作品产生的感发力量与作者的初衷不符,这是文学中的常见现象。这首词就是如此,以小序中“赋而感之”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咏花,孰料写着却生成许多感慨,这感慨使词的思想性加深了。 很明显,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即所谓“赋”。词
-
【原题】:南归后六日偕闲孟子薪家茂初无垢集鲁生园亭梅花下次家茂初韵
-
王祥夫:朝军,首先恭喜你的长篇小说顺利发表,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坦白地讲,初读这部作品,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部快餐式的青春小说,
-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
-
《金兰契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周易·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景并附有哲理古诗词,内容包括写景蕴含哲理诗句,求5首写景有哲理的古诗,求5首写景有哲理的古诗5首写景有哲理的古诗,古诗不要2、3句的。1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