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的境界
语出清代词论家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境界原为佛语:“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俱舍论颂疏)唐以后广泛用于论诗。
由王国维首次高标为评词标准。在王国维评论艺术作品时,境界的涵义与意境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意境只能用于艺术作品,而王国维的“境界”不仅指艺术作品,有时也指外界和人心中的审美对象:“夫境界之呈现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人间词话附录)“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王国维的“境界”有三层涵义:一、“境界”是情与景、意与象、隐与秀、感情与想象的统一:“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二、“境界”要求再现的真实性:“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三、“境界”还要求文学语言能够直接引起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根据词人审美观照和境界构成方式的不同,王国维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并把由此产生的两种不同美感效应分为“壮美”与“优美”。
根据创作方法的不同,他又将境界的创造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从境界的语言艺术表现着眼,他又提出“隔”与“不隔”的观点。王国维因之把“境界”作为诗歌艺术本体来加以强调,认为它比别的诗歌范畴更为本质和重要:“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反映了抒情文学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对境界产生过程和构成形态的论述,则已深入到艺术的本质,从中西美学相互参证融合的理论高度,论及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体验、审美观照、艺术表现乃至对艺术意象的分类和批评,表现出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3684】社会主义“有点潮”(节目组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4 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5元)△引言:人间正道是沧桑:1—6集:①乌托邦
-
[唐]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作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上一句:野竹分青霭
翻译: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青的雾气
意思:诗人描写了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霭的景象
下一句:无人知所去
翻译:没有人知道去了哪里
意思:诗人感慨自己的行踪无人知晓
【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出处】唐·李白《访戴天山 -
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五噫已出东洛,三复愿比南容。学道未従潘盎,(南海谓狂为盎,潘近世得道者也。)草书犹似杨风。(杨凝式也。)石渠何须反顾,水驿幸足相容。长江大欲见庇
-
古文观止·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
-
关于春天月亮思乡的古诗词名句(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天月亮思乡的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关于月亮思乡的古诗大全。《春江花月夜》年代: 唐 作者: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显 ① 比 ② ,王用三驱 ③ ,失前禽,邑人不戒 ④ ,吉。(《易经·比》) 注释 ①显:明示,彰显。②比:卦名,象征众阴比附一阳。③王用三驱,失前禽:《礼记·王制》中有“天子不合围”的说法,即天子
-
又到了落雪时节,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伫立窗前,凝视外面默默飘舞的雪花,不知怎的,我抑不住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往事犹萦之感。尽管眼前海滨
-
《蔗味老弥甘,交情交更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蔗味老弥甘,交情交更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闻说溪园景渐佳,遥知清兴已无涯。饮阑归骑多乘月,雪後寻春自采花。百啭黄鹂消永日,双飞白鸟避鸣笳。平生喜接君酬唱,不得◇前咏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