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
【注释】
选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文公,指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百世师: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天下法:礼记·中庸:君子“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参天地之化: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申、吕:指申伯和吕侯。申伯,周宣王时功臣。吕侯,周穆王时功臣。
传说他们诞生时,有山岳降神的吉兆。
岳:指高大的山。传说山岳降神才生出了申伯和吕侯。诗经·大雅·崧高有“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的诗句。
傅说:商王殷高宗武丁的宰相。相传他原是从事版筑的奴隶,被武丁提拔为大臣,治理国政,使国家大治。传说他得天道,死后升天为星宿。庄子·大宗师:傅说“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赏析】
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一篇碑文。韩愈由于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任上,他得到了当地百姓普遍的爱戴,潮州人以本地有韩愈这样一位父母官而深感骄傲。韩愈回朝后,潮州人立生祠祭之,奉为神灵。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潮州知州王涤于重修韩愈庙,并请苏轼撰写了这篇庙碑文。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
意思说: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一句话能够成为天下人的准则,这都是因为他有与天地化育万物相等同、与国家盛衰相关联的地方。他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的死亡是有作用的。所以申伯、吕侯是山神降世,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星宿。
苏轼欲论韩愈,先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起笔“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一句,犹如天外飞来,笔力不凡,充分肯定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接着以参天地、关盛衰、生有因、死有为数句,强调伟人具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并举出申伯、吕侯、傅说的例子加以说明,前两人生时有嵩山降神之兆,后者死后成为天上的星宿。作者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凿凿,不能不信。
那么,这些伟人为什么会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呢,苏轼认为,是因为他们秉受了天地浩然之气,故能变化无穷,威力无比;王公之贵、晋楚之富、张良陈平之智、孟贲夏育之勇、张仪苏秦之辩不足敌,形、力不必待,生、死不能限,天、地、幽、明无不在。很显然,这些关于伟人浩气的描述,其指向性很明确,就是比照映衬韩公,为下文描写韩愈的不凡作铺垫。
苏轼接着赞颂韩公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功绩,颂扬他在潮州的政绩,讨论他生平的得失和遭遇,对他政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悲哀。
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相传苏轼撰写此文,“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面只如此扫去”(苏长公合作卷七引朱熹语)。表明作者起笔颇费心神,但一旦获得了好的开头,写起来就文思泉涌,汩汩滔滔,一泻千里了。
-
顾命第二十四顾命第二十四 【原文】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1424]。甲子,王乃洮
-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
七年级八年级语文古诗词默写(初中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谢谢)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八年级语文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初中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谢谢,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外10首古诗理解性默写,7,8年级语文所有古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
-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
-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
古文观止·王禹偁·待漏院记① 天道不言,而品
-
岁月的书签坐在家中肯定见不到如此美妙、金黄盈溢的丰收景象。当目光被行走中的秋色锁定的时候,第一次让心灵如此放松地盘点收获。情绪是有
-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
名言: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注释: 披文: 指分析作品。 句意: 作者是由于情感的触动而写作的, 读者通过分析作品就能把握作者的感情, 这就好象沿着水波追寻水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