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江南曲(之一)》原文和鉴赏
绿江深见底, 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 舟轻不畏风。
本诗为托物喻意之作。首句写“江深”。“绿江”二字以“绿”写深。由于水深,光线折射,澄清的江水也显得绿盈盈的。本来,一个“绿”字已经写出了江水之深,可是作者偏偏还要在“绿江”二字之后再缀一“深”字,以便明白无误地点出江水之深。次句写浪大。诗中用“高”,用“直”,用“翻空”,正面写出江中浪大波凶。从全诗看,此二句显然是后二句的垫笔。江深浪大,行舟本来十分不易,何况是“舟轻”的小船?可是,诗篇用“惯是”二字轻轻一转,写出久住江边之人,对此却毫不畏惧。在江深浪大的江面之上,他们驾轻就熟,操舟出没于万顷波涛之中。这首小诗,看似漫不经心的临江观舟,实则用心颇深。诗人借临江观舟之写,赞扬了江上弄潮儿,道出了生活实践对人的能力培养的极端重要性。
人的能力只能来自后天的锻炼与培养。人的智力与体力的确有高下强弱之别;但是,这并不是决定人的能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后天的社会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颇有驾舟潜力的人,如果不给他提供实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不让他了解自己潜能的大小,那么他无论有多大的潜能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挥。相反,一位能力不那么强的选手,只要为他提供了实现他潜能的机遇,只要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他就有可能创造出远远超出他的潜能限度的成就。
-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
《武备志》 又名《武备全书》,明茅元仪辑纂。据《明史·艺文志》载,此书240卷,凡180万字,搜采历代军事书籍二千余种,或全录或节选,历时15年编竣。全书共分为5门:《兵诀评》18卷,辑入《孙子》、《
-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荷花由于性习水,生长于水中,故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有花中君子、荷花仙子之称。它又与佛教结
-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是一首山水诗,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全诗描绘了飞来峰的壮美景色,将读者带入了山峰的神奇世界。翻译赏析中,需要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选取准确的词语和翻译技巧,将作者的诗意传达给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研究原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作。
-
玉雪色可爱,金石声更清。孰知催轮早,跬步不可行。
-
我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被海水四面包围的小岛。海水蓝汪汪的,像铺了一层蓝缎。面对这样的海水,我的心境总是很好,总是很遐想的看海水慢慢潮
-
《乡间野趣》之小岛一夜 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人相约了去三山岛,三山岛是太湖中的一座小岛,与东山隔湖相望,相距大约四五公里,明朝文人
-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