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壶中天》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壶中天·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如题所示,此篇写夜渡黄河,大致作于张炎北上漫游,第一次过黄河之时。“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舲(ling),带窗的小船。底事,什么事。乘舟北上,扬波万里,来到黄河边上。可笑当年到底为了什么事,让黄河把九州大地分成了南北两块。这词句是耐人寻味的。南宋与元蒙曾南北对峙,可到头来却是元蒙独霸中原,连对峙的局面也没有了。南宋王朝昏聩无能,百姓蒙难,江山易主,一个“笑”字既是苦笑,也满含讥讽。“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二句是说,古黄河是我平生连作梦也梦不到的地方,而如今却游历其间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官河,指黄河。这几句直接描写黄河景物。老柳长满黄河两岸,斜阳映照堤上古道,风静之时,江上波纹平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野人,指黄河岸边的老百姓。“泛槎”用典。旧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木筏)竟误达天河。后人也说黄河与天河相通。夜渡黄河自古惊险,故而“野人”惊异发问:你们是哪里来的狂客,竟要泛舟夜渡?野人惊问为黄河增添了神秘色彩,黄河夜渡究竟何如?自然引起下文。
下片写黄河夜渡之景。“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三句说,舟行河上,秋风迎面吹来,落叶萧萧而下,流水卷着泥沙一同向远处流去,舟行,风过,水流,一切都没有留下痕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衰草,即秋草。凄迷,写夜景凄凉而模糊。更绿指还有些绿意。这两句是说,夜色之中秋草凄迷,微微透着绿意,一切都朦朦胧胧不甚清楚,而看得真切的是一只独立水中的闲鸥。夜色之中,“闲鸥独立”,这是一幅剪影,一幅大自然恩赐的特色镜头。鸥鸟之“闲”,鸥鸟之“独立”,与周围的动态形成了一种对照,写来别有情趣。“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这三句是说,舟行江上颇像挟浪浮游在天上一样。舟行山退,云彩飘移,是山把云邀请了去。一个“邀”字便赋于大自然以浓浓的人情味。举首向天,银河横空。一般说来,银河言白,水而言碧,银河而着一“碧”字,这就使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黄河相映成趣,境界阔大。结句云: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海蟾,指月亮。孤白,状月之孤独色白。结句是说,扣着船舷歌罢之时,月亮已飞上了天空,孤独洁白。这里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张炎善写景咏物,曾有“张春水”、“张孤雁”之称。这首词的写景也非常成功。“老柳官河,斜阳古道”、“浪挟天浮,山邀云去”等等,还有那只“闲鸥”,都是令人难忘的。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别集。一百卷。北宋王安石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神宗即位,召为翰林
-
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
-
柳带谁能结,花房未肯开。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半展龙须席,轻斟玛瑙杯。年年春不定,虚信岁前梅。
-
作者: 崔曙庭 《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撰。李百药
-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家人怀远”类的诗句。 用比喻的手法以满月的光辉逐渐减弱而成缺月,来表现主人公因“思君”而日益消
-
作者: 芝华
-
“十面埋伏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十面埋伏》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出典】见“十大功劳”条。又,元代《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自刎。” 【释义】《随何赚风魔蒯通》
-
古文·陈涉起义 司马迁陈胜者,阳城(1)人也,
-
亚林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交警制服。 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个夜晚,父亲三爹又讲起了当年给他筹措学费的事。 高考成绩一发榜,认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