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轸诳韩绝秦》全文、翻译和鉴赏
(节自 韩世家)
十六年, 秦败我脩鱼, 虏得韩将䱸、 申差于浊泽①, 韩氏急。 公仲谓韩王曰: “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②。” 韩王曰: “善!”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③。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④。陈轸曰: “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 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⑤,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 “善!” 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 “不榖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榖将以楚徇韩⑦。”
韩王闻之,大悦,乃止公仲之行⑧。公仲曰: “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 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
【译文】 韩宣惠王十六年,秦兵在脩鱼那地方打败韩国,又在浊泽那里俘虏了韩国的两名将领䱸和申差, 韩国十分危急。 韩相公仲侈对韩王说: “与邻国(指楚国) 的关系不可依赖了。而今秦国想攻打楚国已经很久了。你不如因张仪的关系派人去秦讲和,送给秦一座名城,并准备兵士与秦一起向南攻打楚国。这样,秦既不来伐韩,又可同去伐楚,这是用一换二的计策。” 韩王说: “很好!” 于是,韩王便指示公仲去执行。
楚王听说此事后十分惶恐,便召见陈轸并将此事告知他。陈轸说: “秦国攻打楚的想法已很久了。如今他又得到了韩国的一座名都,而且还准备军队,秦、韩合兵攻打楚国,这是秦梦寐以求的事。如今他已得到了,楚国必定遭攻击了。你听我为你设计: 在国内进行动员,调兵遣将声言去救助韩国。命令战车挤满道路; 打发亲信的臣子去韩,多用些车辆,多带些钱币,使韩国相信你是去救他的。纵然韩国不听信我们的,韩国也必定暗地里感谢你的,他必定不会与秦国一条心地来攻打我们。这是使秦、韩不和的计,秦国的军队虽然到来,楚国也不会有大的危害。韩国如能听信我们的,便会拒绝与秦和好,这样,秦国必定十分震怒而且很怨恨韩国。韩国与南面的楚国交往,必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他对应秦国时必定不会恭敬,这就是用秦、韩的兵,来解除楚国的祸呀!”楚王说: “可以!” 于是,楚国便在国内进行动员,大肆举兵,声言救助韩国;命令战车挤满道路; 遣发亲信大臣去韩国; 多用车辆,多多地带上钱币。对韩王说: “我国虽然很小,但我国已经把兵卒全部发出来了。希望贵国按自己的心意与秦打交道吧,我将用楚国死助韩国。”
韩王听了这番话,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的行动计划。公仲说: “这是不可以的,秦国实实在在是要攻打我国的,然而楚国则以虚假之名来救我国。你君王要依赖楚国的虚假之名,而轻率地与强大的敌人秦国绝交,你必定被天下人嘲笑的。而且楚国与韩国本不是兄弟之国,又素来没有定约而谋划去攻打秦国。他见秦、韩的兵已要攻打他的形势,因此而发兵声言救韩,这必定是陈轸的计谋。而且你君王已经派人向秦国通报了我们的计策,而今不行动,那是欺骗秦国。你轻易地欺骗强大的秦国,而听信楚国的谋臣,恐怕你必定要后悔的!” 韩王不听,于是断绝与秦的交往。秦国因此而十分震怒,便增兵,攻打韩国,打得十分激烈。然而,楚国的救兵却始终不到。
【鉴赏】 诳者,迷惑、欺骗也。本文记叙的两位谋士公仲与陈轸各为其主,出谋献策,均为各自的国家利益,最终陈轸之策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陈轸对当时的秦、韩、楚三国的政治形势和三国的君主有更深的了解。
文章先写韩国公仲之策。在韩败于秦,国势危急的情况下,公仲为韩王分析形势: 一是与楚国的关系不能依靠,二是秦国欲伐楚已很久。在这种情况下,派人去疏通秦国谋士张仪,赂一名都,与秦讲和,共同出兵伐楚。这是以一得二之计。公仲是深明当时秦、韩、楚三国的利弊关系而提出的利韩之策,是有政治眼光的。
陈轸则从利楚的角度,先指出秦欲伐楚已久,今又得韩之助,楚已危极。怎么办呢?他抓住韩王庸懦、爱听谗言的特点,献策说: 虚张声势,做出救韩的样子; 再派亲信去韩,多其车,重其币,买通韩王左右,使之相信楚救韩之诚意。即使韩不听,至少使韩感谢楚国,不与秦联合伐楚。这样,秦必怨韩,而免楚国之患。这一计策果然奏效,韩王相信了楚国之话,不与秦结交。
陈轸之策为公仲所识破,指出这是在秦、韩已有联合伐楚的形势下,陈轸使出的离间之计,欺秦必导致强秦的报复。但韩王不听,最后果然是秦、韩大战,而楚不来救韩。
公仲与陈轸,可谓斗智斗谋。陈轸之所以能诳韩绝秦,取得成功,不是说公仲没有眼光识破其计,关键在于韩王的庸懦与轻信。陈轸在对韩王的了解上,可谓比公仲略胜一筹。从表达来看,文章思路清晰,分为韩谋、楚谋、楚胜韩谋三个层次,应答对话,分析说理,有条不紊; 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均有交代,自然完整。
-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
-
典源出处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其亡也,回禄信于聆 (qin) 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 鸣于岐山; 其衰也, 杜伯射王于
-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一般的宫怨(闺怨)诗多以凄清秋景作背景,借以烘托失宠宫嫔之寂寞凄凉心境。此首却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写春景。“家临长信”
-
狗我们俩在屋里,我和我的狗,屋外是猛烈的狂风,凄厉的嚎叫。我的狗坐在我跟前,直勾勾看着我的脸。我也直勾勾看着它的脸。它似乎是想告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逍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逍遥”的古诗词句,和“逍遥”有关的诗词,形容“逍遥”的诗句。1.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 《九歌》释义:时光匆匆不会再来,放宽心怀静候佳音。2.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李白《寻雍尊师隐
-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
理性“理性”就是“见解”。我们碰到“进退维谷”的时候,居然找到一条羊肠小道,虽不能走马,开汽车,也可以慢慢地跑,脱离“虎口”。我的
-
徐聋子和儿子都爱钓鱼。徐聋子有根一丈余长的斑竹钓竿,节疤粗且节距短,起码在山谷豁口处生长十几年才有此仙风道骨。这根钓竿是他的宝贝,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品赏析〔注解〕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
-
鲁颂·駉之什 駉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