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达旦 凌曙》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凌晓楼先生曙,……十岁就塾,年余,读四子书未毕,即去香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其轩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愤甚,求得已离句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年二十,乃弃旧业,集童子为塾师。童子从君游,则书必熟,作字正楷,以故信从众。修脯入稍多,益市书,遂博通壹,学以大成。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 事亦见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二二引清包世臣凌曙墓表。
[述要] 经学家凌曙(字晓楼)十岁入乡塾读书,才一年余,四书尚未读完,即因家贫而到一香料作坊中帮佣打杂,然一有空暇,则默诵已读过的书,但苦于不明文义。邻居一富人家,聘请经师在家中教儿辈,凌乘夜间伺于其堂屋外,听经师讲论。数月后,被经师发觉,将外屋门关闭,不让凌进入。凌非常气愤,在市肆购得已作断句的旧书,从此每天晚上读书到天亮,而白天干活如故。直到二十岁,才辞雇不干,而召集童子自为塾师。凡跟他学的童子,皆读书必熟,写字工整,因此信从他的人越来越多。凌收入稍有增多,则益加买书研读,后来终于博通专精,学问大有成就。
[事主档案] 凌曙(1775—1829) 清江苏江都人。字晓楼,一字子昇。曾受业于包世臣。后入京为阮元校辑经郛。以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而公羊之学传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乃搜集旧说并吸取清代学者研究成果,撰成春秋公羊礼疏、春秋繁露注。
-
清乐平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门外吕梁従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
-
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富有教育意义。
-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
-
《内抚疲民,诚信不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呈
-
国学名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出处和解释
【名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雨水透过屋顶漏在地下,要制止住它,就得在屋顶上堵塞漏洞;屋顶堵不好,雨水滴漏不止,地下就不能够居
-
【原题】: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善权二洞歌酬之
-
法国作家蒙田有段文字,我很有感觸,他说: “我们生活的责任,不是去打仗,去扩张地盘。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应该是生活得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