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定风波》(黄庭坚)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定风波》(黄庭坚)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作于黔州(今四川彭水),一本题为“次高左藏使君韵”,是一首重阳即事之作。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以修神宗实录“多诬”的罪名,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唐开元中析江南道置黔中道,辖境包括今鄂西南、蜀东南、黔北、湘西北,正是迁客骚人心目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因此,这首写于谪居中的定风波,虽然情怀旷放豪爽,颇似东坡,却并不是没有危苦之词。一开头两句写谪居地生活的恶劣情状,言少意多,颇耐细嚼。“万里黔中”,点明贬所。“万里”,指黔州与京城距离之远。作者来黔州途中所作竹枝词中,有“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之句,万里也好,五十三驿也好,都寓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黯然之意。此句透出一身去国,万死投荒的凄凉情绪。“一漏天”,与“万里黔中”当句相对,前四字言贬所地域之荒远,后三字则言当地天气之恶劣。连绵的秋雨,似乎天整个地漏了。淫雨积水,更让人无法出门,只能困守屋中。“屋居终日似乘船”一句,极自然地从地域、天气转到了人,展现的是一幅凄苦无依的生活图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记黄庭坚贬宜州(今广西宜山)时,“无亭驿,又无民居可僦止。一僧舍可寓,而适为崇宁(指徽宗)万寿寺,法所不许。乃居一城楼上,……一日忽小雨,鲁直饮薄醉,坐胡床,自栏楯间伸足出外以受雨。”宜州如此,黔州情况,不会更好。其住处之湫隘,起居之局促,是不难想见的。“似乘船”,当然不是杜甫诗中的“知章骑马如乘船”,而是苏轼黄州寒食苦雨的“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至于惊风密雨的险恶处境,出门即有碍的行动上的限制,动辄得咎,忧谗畏讥的悲愤心情,更是借“似乘船”三字披露无遗了。

上阕的后三句,忽然将前两句所描绘的压抑沉闷气氛一扫而空,“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依然是远离皇州的鬼门关外,但是重阳佳节来临了,秋雨忽霁,天宇豁然开朗,这对于久困于屋中的人说来,正可以携壶上翠微,一吐胸中闷气。“鬼门关外蜀江前”,又是一组当句对,与“万里黔中一漏天”不同的是,此句将场景从湫隘不堪、“上雨旁风”(黄庭坚语)的居屋中拉到了乘兴登临、俯瞰蜀江的高处。人逢佳节,逸兴遄飞,“出门一笑大江横”!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其学养、胸襟、性情均似东坡,作词亦刻意步趋之。写作时间稍后于此词的念奴娇(断虹霁雨),就因为有人认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使他得意非凡。这首定风波的下阕,实际上也有点神似苏轼熙宁八年(1075)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儿人黄菊上华颠?”写登高饮酒后的醉态和豪兴,极其传神。重阳簪菊,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但对于“白头搔更短”,却偏要“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老人来说,往往是一种旷达豪放、老当益壮的表现。刘季孙寄苏内翰诗有句云: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方回评曰: “‘四海’、‘重阳’一联,不唯见天下人共惜东坡之老,又且开慰坡公随时消息,不必以时事介意也。”人老鬓白,并不要紧,“重阳曾插菊花无?”才是值得关心的,因为这说明他豪气尚未消歇,少年狂态犹存。黄庭坚通过“几人黄菊上华颠”之问,反过来说明自己的少年情趣是“年既老而不衰”的,同时也告诉那些笑他华颠簪黄菊的人:能够象他这样身处逆境而忘怀得失的人,是并不多见的。“华颠”即白头。“君看”从音韵上说,与上“莫笑老翁犹气岸”押韵,但从句意看,应紧连下句。这三句因为有“莫笑”、“君看”、“几人”等声口俨然的词语,使人不仅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醉后朱颜与白头、黄花相映的形象。

词的最后三句: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从万里外的黔中,神游于古彭城的项羽戏马台前,不但意气比上几句所写之泛萸(饮酒)簪菊更豪放,而且与开头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似乘船”到思驰马,诗人的精神大振,不言自明;但“驰射”毕竟只能诉诸想象,地点也只能虚拟为彭城,则黔中还是活动范围、方式受到种种限制的谪居地,也就意在言外了。这里,黄庭坚使用了一个与重阳有关的典故。东晋末年,宋公刘裕(即后来南朝宋武帝)北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曾于九月九日与将佐、僚士集合于项羽所筑的戏马台,谢瞻、谢灵运均有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孔靖)诗纪盛,戏马台南追“两谢”指此。至于“驰射”,除了从戏马台、项羽、刘裕这些古迹、古人引起想象外,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关于“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郎”的描写,恐亦不无关系。“风流犹拍古人肩”,意本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浮丘、洪崖皆指古仙人名。拍其肩,形容自己豪迈的气概不只是追踪古人,而且是与之并立了。

此词表现作者负谴投荒而旷达依然,虽在贬谪之中,却气岸凌人,风流不减。其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千载之下,犹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词的风格清壮疏隽,造语不蹈袭前人,用典而能出新,是山谷集中佳作之一。

猜你喜欢
  • 萧统(南朝)

    作者简介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五代南朝梁武帝的

  • 柳永《瑞鹧鸪》全诗鉴赏

    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至今无限盈盈者,尽来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收。三两人家古渡头。

  • 《品令 茶词赏析》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

  • 《六浮阁歌题所画六浮阁歌图(有序)赏析》

    【注释】:(余买一小丘于铁山下,登陟不数十武而尽揽湖山之胜,尤于看梅为宜,盖踞花之上,千村万落,一望而收之。久欲作一小阁,名为六浮,六浮之名遂满人耳,而阁竟不就。友人邹孟阳见余叹息,每欲代为经营。今日始引孟阳至其地,亦复叫绝不能已。余因为作

  • 白居易《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全诗赏析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出处】唐王维《八阵图》。 【译注】首句概说诸 葛亮有盖世之功业,辅佐刘备创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接着又具体 说他创制八阵图更加成就了他的威

  • 《临江仙》(晏几道)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者在《小山词跋》中说: “始时,沈十

  • 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节俭(thrifty),即节约、俭朴。 [析题]节俭是以长远、冷静的目光着眼未来,节俭意味着不铺张、不浪费,意味着节

  •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赠别》全诗赏析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 王昌龄《题灞池二首》全诗赏析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