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郝隆晒书”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释义用法古时于七月七日晾晒经书及衣裳。郝隆于七月七日在阳光下仰卧,人问他,他说: 我晒书。后用此典形容人诗书满腹,学问渊博。
用典形式
【晒腹人】 宋·刘筠:“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晒腹囊】 宋·苏辙:“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
【袒腹晒书】 明·程先贞:“不如七夕秋阳暖,袒腹空庭自晒书。”
【晒腹中书】 宋·王令:“一斗独倾花下酒,五车时晒腹中书。”
【腹中书时晒】 唐·严武:“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属实牛歇后语是什么,内容包括牛歇后语大全,关于牛的歇后语?,关于牛的歇后语。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 四不像 抱着琵琶进磨坊 对牛弹琴 背着牛头不认账 死赖 笨牛吃麻雀 不好
-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作品赏析【鹤注】诗云“冬来只薄寒”,当是上元二年冬作。甲子西南异①,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
-
《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
-
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沬,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
-
雷峰塔下——寄到碧落庐隐作者简介庐隐(1898~1934),福建闽侯人。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处】唐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意思】长江入海 处,只见一片苍茫暮色。江岸上浦树辽远,裹着一片翠烟。惜别之情更 是无限的深远,那沾襟
-
此诗作于至元二年(1336)福建为官期间。其时诗人久病,又逢春暮淫雨,感到百无聊赖。全诗所写即“不如意”三字。久病的人,感到浑身懒散,就像闲僧一样无所事事,所以有“病客如僧懒”之感。弱不禁风,则须穿得比常人更多,何况苦雨“多寒”,只好把毛皮袍子(毳裘)裹上,倒真像是一个和尚了。“三山一夜雨,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