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梅花诗》全诗原文鉴赏
庾信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这是一首咏梅抒怀诗。从诗中抒发的感情来看,似是屈仕北朝之作。庾信是齐、梁著名宫体诗人庚肩吾之子,自幼聪敏博学,先后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并与徐摛、徐陵父子同任梁简文帝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出入宫廷,写了不少轻薄绮丽的宫体诗赋。侯景之乱时令,建康失守,全军溃退,潜逃江陵。梁元帝萧绎时,他奉命出使西魏。西魏陷江陵,他被扣留长安。北周代魏,虽历官清显,但亡国之痛,乡关之思,屈仕西魏、北周忍诟含耻的遭际,使他痛心疾首,念念不忘。由于环境和心情的变化,随之在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上,也与前期迥异其趣。这首咏梅诗也有所体现。
梅花,在蔷薇科落叶乔木中是萌发最早的一种,不少诗人都盛赞它迎春傲雪,独自先开的品格。而在这首诗里,却表现出异样的情况。“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两句,开头就慨叹春天来迟,梅花开晚。阑,是残尽的意思。“常年”,是多年的意思,是说流落北朝后,多年来都是梅花开晚的感受。常年如此,今年也复如是。“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两句,是说如果不相信今春来得晚,就同大家一起到雪地里去察看,以便看个究竟。雪地里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两句,是说梅树摇动,树上悬结的冰凌下落,伸出手来去攀折高处的梅枝,很觉得寒不可耐。“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两句,是说早知道看不到梅花开,春天尚未到来,真后悔衣服穿得单薄了。
从全诗来看,诗人通过春天来迟,梅花开晚和踏雪寻梅的叙写,委婉曲折地抒发了流落北朝孤苦冷寂的心境,从而流露出对南朝的深切怀念。这首诗在咏梅之中写景、抒情。所咏之物,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所写的景,悬冰挂树,天寒地冻;所抒之情,心寒意冷,兴味索然。诗人把咏物、写景、抒情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原题】:忠侍者自隐静来既归觅诗因述其意以赠之自可呈似简堂老师也
-
东郭子 ① 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 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 “何其愈
-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従窟穴,奏捷上烟霄。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千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西来闻几
-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首名诗,描绘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诗中王贵是一个农民,李香香是一个卖花的女孩。他们深爱着彼此,但却因命运的安排而分开。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精炼而简洁,语言优美,通过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真挚和美好。读完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
名言: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句意: 观察古代的事, 用当代的事和人世间的事作检验, 就可探察盛衰的道理, 审察权势是否合宜。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
现在,它像一只发育过度的巨型蝎蜷缩在小玻璃缸的搭桥下,从它的触角和步行足的轻微蠕动可以判断它还活着,并且,它很健康地活着。小玻璃缸
-
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道途虽远位虽卑,月俸犹堪活妻子。男儿口读古人书,束带敛手来从事。尽将徇禄给一家,远则行道佐时理。行道佐时须待命,委身下位无为耻。命苟未来且求食,官无高卑及远迩。男儿
-
庸闲斋笔记 清代文言短篇杂俎小说集。十二卷。题“海昌陈其元子庄”。作者陈其元(1812—1881),字子庄,晚号庸闲,浙江海宁人。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吴氏刊本,八卷;
-
【原题】: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界增明矣因拉王和叟刘曼卿相与碎建茗瀹之泉上石作观音像通悟禅师手琢亦甚灵异赋三绝
-
退也天之道,东南事了人。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湖外扁舟远,门中驷马新。心從今日泰,家似昔时贫。见子登西掖,携孙过北邻。白云高阁曙,渌水后池春。樽酒呼前辈,鑪香叩上真。祇应阴德在,八十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