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珠帘十里”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珠帘十里
【出典】 见“十里珠帘卷”条。
【释义】 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后因用为咏扬州的典故。
【例句】 ①珠帘十里卷香风。(苏轼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286)作者曾守扬州。这里化用杜牧诗句以明所在。②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李之仪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339)这里化用杜牧句以扣“扬州”。③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454)此词乃咏扬州之作。这里化用杜牧扬州诗句以切所咏。④珠帘十里,听笙箫声杳。(曾觌传言玉女[凤阙龙楼]1314)这里化用杜牧诗句以咏京师,赞美临安的繁华。⑤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葛郯朝中措·送蔡定夫1548)这里化用杜牧扬州诗语,以明送行之所,暗以小杜比蔡定夫,赞其人物风流。⑥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2155)这里借用杜牧诗语以明扬州昔日繁华,意在反衬眼前之“故垒荒丘”,抒发沧桑之慨。⑦珠帘十里扬州路,赢得潘郎两鬓霜。(韩淲鹧鸪天·看瑞香2258)这里借杜牧诗语以点出扬州。⑧琼花红药,做珠帘、十里遨头。(高似孙金人捧露盘·送范东叔给事帅维扬2269)这里借用杜牧诗语以设想与赞美范东叔在扬州的浪漫风流。⑨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蒋捷沁园春·次强云卿韵3433)这里借杜牧诗语以言青楼歌舞,用以衬出儒者味道之乐。
-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
-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第二回,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出处】唐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意思】风吹两岸的树叶飒飒作响,冷清的月光照着江边的一叶孤 舟。 【提示】晚风劲吹,两岸树叶萧萧地发出响声;月光所 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尽责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同心协力,勇于承担,尽职尽责用古诗词怎么表达,描写老师尽职的诗句,敢于担当的古诗。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狱中题壁》释义: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
-
远东各国都有祖先崇拜这一种风俗。现今野蛮民族多是如此,在欧洲古代也已有过。中国到了现在,还保存这部落时代的蛮风,实是奇怪。据我想,这事既于道理上不合,又于事实上有害,应该废去才是。 第一,祖先崇拜的原
-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
《望岳》 年代:唐作者: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
天山天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境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为著名游览胜地,海拔1 900米。古称瑶池,传为西王母住地。天池一名则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新疆都统明亮所题 《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碑文,是“
-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