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春草》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张旭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这首诗的创作意向并不十分明朗。题目为“春草”,但是,只有首句贴题。春草是那样的碧绿青翠,以致于诗人的思绪随着这茵茵春草一直铺到万余里之外,也就是说,眼前的春草引发了诗人的情思,想象到普天之下无处不是“春草青青”。接下来的三句,不再写“春草”,而是抒写目睹“青青”“春草”所产生的幽思。诗人用“边城”、“落日”这样两种物象构成一种抒情的特定环境,同首句中的“青青”“春草”相映衬,造成浑莽的艺术境界,然后点出“离居”之情。“离居”,就是离群索居,是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又是经历了“海上三年别”的“离居”生活之后、未见有“云间”之“书”寄来的情况下产生的。“海上”用的是汉朝的苏武被匈奴单于流放到北海荒漠上牧羊的故事;“云间书”也和苏武有关,传说他曾把信缚在南飞雁的爪上带到长安的上林苑。范云赠张徐州谡诗说:“寄书云间雁”,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后来常常用来泛指友朋或夫妻之间的离别相思。明白了典故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体会到,诗的“离居”之情是由青青春草引发的,而“海上三年别”的处境和“云间一纸书”的难得更增添了诗人的“离居”之苦。“春草”则与此相反,它年复一年,枯了又荣。眼下当诗人目睹其“青青万里余”的欣荣景象时,“离居”的寂寞与孤独就会油然而生了。因而“春草”就成了触发诗人“离居”之情的媒介。至于这首诗的确切内涵,则会因鉴赏者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多义性,或思友、或思家、甚或还是因春草而咏及苏武。
-
你所读的所有东西都会给你的大脑带来新的信息,而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会派上用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美文分享 篇1 六月的栀子花香,弥漫了整个清晨,嗅上去给人不惹仟尘的陶醉,就那么不起眼的几簇,便芬芳了整个夏天。 人生的起起伏伏,正是因为有了遇见的温暖,所有的日子都会沾满花香。在岁月的辗转中不惊不扰,用微笑来把她收藏,即便有一天发丝如雪,回忆依然会爬满你稚气的脸庞。 其实不得不说,我真是个单纯的
-
【4659】国家论(王鹏编著,中国艺术出版社,22 8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6元)△34节:什么是国家;国家起源、本质、定义、类型、形式、机
-
古代名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注释与译文
【名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注释与译文]这是隋末李密等人声讨隋炀帝的檄文中的话,意思是:砍尽南山竹子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孽;决开东海的水,也冲刷不尽他的恶行。罄(qìng
-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鉴赏
-
《衣锦还乡》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又《南史》卷五十《刘之遴传》:“除南郡太守,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放令卿衣锦
-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夫闻誉而喜
-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许也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吧。“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
背春涉夏兮,众木蔼以繁阴。连金华与玉堂兮,宫阁郁其沈沈。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君独静嘿以伤心。草王言兮不得辞,我悲减思兮少时。仆夫命驾兮,出阊阖,历通逵。陌上人兮如故,识不识兮往来。眼中不见兮吾儿
-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