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式微,天快黑啦,
胡不归? 为啥不回家?
微君之故①,要不是官家事儿多,
胡为乎中露②! 咱哪会顶风冒露呀!
式微,天要晚啦,
式微,天快黑啦,
胡不归? 为啥不回家?
微君之躬,要不为老爷养贵体,
胡为乎泥中! 咱哪会趟在泥水中呀!
[注释] ①微君之故:微,非,不是;君,这里指贵族统治者;故,事,这里指劳役。②中露:露水之中。
[赏析] 这首歌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发生的事。“式”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思。“微”,通“昧”,这里指天色昏暗,夜幕降临。那么,在这夜幕降临的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诗序认为是写黎国臣工对黎侯的劝戒。黎侯失国而寓于卫,黎国的臣子劝其君说:国势衰微得像这昏昏的暮色,我们还是回国去吧,我要不是为国君之故,何苦在此地受辱呢? 这种“臣谏于上”的讽谏之说明显与诗意不符。朱熹是个很有见解的学者,他在诗集传中多处否定诗序的臆断,探求诗的本义,唯对此诗他虽有所疑却未能澄清本旨:“此无所考,姑从序说。”其实,如果摆脱“温柔敦厚”诗教的偏见,这首诗的主旨是不难得出的:这是一首役夫们的怨歌。他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露,在泥水中不停地劳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权者的驱使? 还不是为着老爷们贵体的安康? 役夫们用这种辛辣的问答方式,发泄着自己心中 的不平,讥讽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
这首民歌采用的是“对歌”的方式。“对歌”是从诗经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民歌演唱方式。汉乐府中有“相和歌”,即一唱一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可以说是这种演唱方式的延续和发展。这种表现方式不但可以使诗歌在形式上显得活泼多样,而且通过问答,使提出的问题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其结论也更加辛辣具有讽刺意味。“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对方有意的设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役夫们直接而干脆的回答:官府的徭役太多,不然怎么这么晚了还在顶风冒露! 接着歌手们又运用诗经中常用的复沓章法,把这层意思重复、强调一遍。只不过在第二章中,由“胡为乎中露”进而“胡为乎泥中”,劳作显得更为艰苦,人也显得更为疲乏,同时,对统治者的指斥也更为辛辣,由“微君之故”变为“微君之躬”,“君之躬”是指老爷们的贵体,它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魏风中的伐檀,诗人在摆出了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社会现象后,也同样采用了这种辛辣的讽刺手法:“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餐兮”实际上就是在揭露统治者尸位素餐,它同“微君之躬”一样,把劳动者的愤怒用辛辣的讽刺方式表现出来。
这首歌在选材上也很有特色。为了更好地表现劳役的繁多和服役者的怨苦,歌者有意选择一个暮色降临的时刻作为背景,因为这个时刻正是牛羊下山、役者归来之时,也是最能惹起征夫感慨、思妇盼归之时,王风中的君子于役就是通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黄昏暮色景象,来表现一位妇女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从而控诉统治者无休止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式微也是采用类似的手法,来表现劳役的繁重和役夫们的怨苦。昏昏的暮色与役夫们灰暗的心绪交织在一起,更好地表现了主题。应当指出的是,这种薄暮思归的题材选择和处理,给后来的诗歌、词、赋树立了一个学习和模拟的典范。如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蒋捷的贺新郎:“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至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出 色地把黄昏薄暮之景与有家难归之愁结合起来,从而成为“秋思之祖”的。清代的许谣光在他的再读〈诗经〉四十二首中写到:“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其实,黄昏时刻最难消遣的岂止是思妇,也还有征夫;这种遗泽后人的表现手法也不止是君子于役,还有与之相类的式微。
-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桃花不知名的现代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桃花的现代诗,有关“桃花”的现代诗,空间描写桃花的现代唯美诗词说说。《碎碎念》 宣纸,徽墨,长安道 我在背包里放着水墨画和诗歌 殚精竭虑,穿行于盛唐的酒肆 和现代的米线馆 画好牡丹寄售 做一个入世的少年
-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记述的是邹忌劝说齐威王接受臣下进谏的故事。它和其他纵横说客们专以渲染夸张、危言耸听的辞令出售其谋略的故事有所不同,是专门揭穿那些权臣宠佞们包围、蒙蔽国君的权术手段的。
-
1一大早,架在村委会楼顶上的大喇叭就放起了流行歌,嘹亮的歌声,动听的旋律,穿越连档连片的良田和曲里拐弯的沟渠,直接进入了早起人阿春
-
秦观的《春日》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词作品。下面是《春日》的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日》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和楼阁的景色,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壮丽。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味着白天的光芒消失在山巅,而黄河水流则汇入大海。这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广大。 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希望能够更高地远眺千里山川
-
泷冈阡表泷冈阡表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252]崇公[253],卜吉[254]于泷冈[255]之六十年[256],其子修始克[257]表[258]于其阡[259]
-
【题 解】本篇文章节选宋纪124卷,作者在断断续续地叙述了岳飞一生的战斗历程及其被害
-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何当共携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
-
郁达夫和老舍《黄鹤楼》诗文艺界抗敌协会同仁宴聚武昌,仆因亊缺席,因用老舍韵赋呈在座诸公。明月清风庾亮楼,山河举目涕新流。一成有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