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上海夜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上海夜歌
公刘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赏析】 这是诗人公刘在上海做短暂逗留期间写下的一首即兴小诗。全诗犹如一幅彩色的速写图画,勾勒出了上海夜晚的壮丽与灿烂。
繁华的上海之夜也许会让陌生人体验出一种目不暇接之感。可是在公刘的笔下,绚丽多姿的上海之夜,却呈现出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轮廓。你看,这里是挺拔的海关钟楼,那是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这两幢当时上海最富特色的高层建筑交相辉映,把夜上海的宏伟雄壮完全衬托了出来。从这两个制高点俯首下视,我们看到了灯火辉煌的大街小巷。因此,欣赏此诗,大有登泰山而临天下的心旷神怡之感。
诗的第一小节,笔墨完全落在上海关钟楼的写意上面。海关钟楼高耸外滩,阅尽了上海历史上的沧桑变化,它的时针与分针的铰合,不单纯是“一圈,又一圈,铰碎了白天。” 实际上,诗人选用 “铰碎”这个词语,是有其更深一层含意的,即时间的巨剪已将上海的今日同过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完全铰断。因此海关钟楼“巨剪”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妙笔,它既象征了岁月的流逝,又象征着时代建设的紧张步伐,同时,做为诗的过渡语句,宣告夜上海的降临。
第二节写夜的突现。“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如同一幅垂帘”。诗人采用极其迅速的语词 “挂下来”极言时间迅速地流过,而时代的飞速变化却也仿佛在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发生。美丽的上海像一个巨大的百宝箱,在夜幕笼罩之下到处闪烁着晶莹的光泽。这奇妙的比喻、丰富的联想,为读者带来不尽的情趣。唐代柳宗元曾有“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的描述; 宋代欧阳修说“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都是对暮色降临的准确描绘,但都比不上这首诗生动,丰富的想象,以及由此想象构筑出的诗的意境。
诗的最后一小节,诗人从高处仔细欣赏美丽的夜上海,高耸的楼群,长廊似的街道,来往穿梭的车辆汇聚成“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这三个形象的比拟承接上节,使读者意识到:闪闪的珠光正是这片灯火辉煌的海洋,这近代化的城市正是我们富裕的希望,接着,诗人又以“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点出诗的主旨:辉煌的上海之夜并非从天而降,也不是从魔术师的手中变化而出,它是六百万上海人民辛勤劳作的成果。至此,诗中饱藏的情感似乎并未完全得到抒发,但却戛然止住。“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街道在辉煌的世界中伸向远方,诗人的神思似乎亦随之而去,但诗的优美韵味却长留在读者的心间。
-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雨下对】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作品赏析原序: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朝野
-
朝阳岩前不结庐,下眺江水百步余。春泉溅溅出乳窦,青莎白石半洿途。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遥望横杯不敢济,岩口正有人罾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异乡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异乡”的古诗词都,写异乡的古诗词,形容在异乡想家的诗句。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代东门行》年代:
-
【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语出清代秋瑾《满江红》词。我的身体虽然不能归入男子行列,但我的心却要比男子刚烈。几句词十分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刚毅不凡的性格和胸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欣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欣的诗句,含有欣字的古诗,含“欣”的诗词。含“欣”的诗句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唐 · 李白《古风 二十》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唐 ·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未果三山期,遥
-
含章 ① 可贞。或从王事 ② ,无成有终 ③ 。(《易经·坤》) 注释 ①含:含蓄。②从王事:追随君王从事政务。③终:合适的结果。 译文 满含美德而不外露,能够坚守正道。或者追随王者的事业,并不计较个
-
艳异编 明代文言短篇志怪、传奇小说选集。全称《玉茗堂批选王弇州先生艳异编》。正编四十卷,续编十九卷。王世贞编辑。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成书于明
-
◇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少年我亦曾游目,风物今思一梦还。
-
郑燮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 (1) ,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 (2) ,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 (3) ,
-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作品赏析篱前:一作边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