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亭》
拜月亭
南戏剧本。又名幽闺记,亦题拜月亭记。一般以为施惠所作。施惠,字君美,元末杭州人。拜月亭系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的改编本。原本不存,今存本以万历世德堂刊本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拜)月亭记较近古本原貌。和关作相比,这个本子突出了蒋世隆和王端兰同甘共苦的生活,突出了战乱的背景。情节是:蒙古军队入侵金国,王尚书的女儿瑞兰和书生蒋世隆在兵荒马乱的逃难中邂逅相遇,由互相救助而渐生爱情,遂结为夫妻。可王尚书嫌贫爱富却将他们拆散。世隆的妹妹瑞莲与哥哥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也到了王尚书府中。瑞兰思念世隆,焚香拜月,为瑞莲识破,始知彼此原属姑嫂。后世隆考中状元,与瑞兰破镜重圆。这出戏的思想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才子佳人一见倾心的俗套,着力描写蒋王二人在患难相扶、生死与共中建立起来的纯洁、坚贞的爱情,同时表现了对封建门第观念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但这出戏从“义夫节妇”的角度赞扬男女主人公,则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王瑞兰美好善良,对爱情坚贞不二,这个光辉的艺术形象寄托了剧作家的理想,刻画得真实动人。全剧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流畅,文字通俗,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幽闺拜月等折尤其富有诗意和情趣,至今仍经常在各地舞台上演出。拜月亭系南戏精品。明代李贽甚至把它与西厢记并列,认为达到“化工”的境界;吕天成曲品说它是“元人词手,制为南词,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遂开临川玉茗之派”。可见拜月亭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拜月亭有万历本、李贽批评本、六十种曲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中文系校点本。1980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暖红室汇刻传奇荆刘拜杀。
-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家山何在两忘归,杯酒相逢慎勿违。不独饭山嘲我瘦,也应糠核怪君肥。男婚已毕女将归,累尽身轻志莫违。闻道山中食无肉,玉池清水自生肥。造物知吾久念归,似怜衰病不相违。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
-
李白《独坐敬亭山》是一首描写亭子山的诗歌,诗中表现了诗人那种孤独的心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思考空间。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应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独立而坚定地面对人生的起伏。李白的诗歌总是具有强烈的个人主张和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
-
清·洪仁玕船帆如箭斗狂涛, 风力相随志更豪。海作疆场波列阵, 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驱
-
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大语犹可闻,故人难可见。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鼓角徒悲鸣,楼船习征战。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长呼结浮
-
[魏]曹植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长
-
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
-
江南,冬天的冷风一波一波酝酿一次次流产的雪。看来今年又是一个暖冬。街上的人们像往年一样,一件件添加衣裳,把自己包裹成饱满的花骨
-
劫风火起烧荒宅,苦海波生荡破船。力小无因救焚溺,清凉山下且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