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共此游;
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此诗似为诗人盛年时的作品,意在抒发羁旅之中思内的情怀。
内,妻室之谓。寿州,即今安徽省寿县,当时为淮河边重要码头。诗人只身夜泊,又在行旅之中,其孤寂之感、冷落之绪,极易转化为思内之情。然而,在诗中,诗人对这一主体感受却不作直接的表达,而借助于幻化和联想,采用时空倒置的手法,逆书“紫金山下水长流”这一留存在脑际的潜意识,写出往日夫妻共游长江的一段回忆,并以“赏记”二字以示铭刻之深,从而在彼时彼地,情投意合,携手畅游的对照之中,突现出此时此地的孤单、冷落,清夜难耐。夫妻共游生活图景的清晰复现,是历久不忘的必然,亦为向往之所至,其深情孕于境中,思念溢于言外。
然而,“今夜南风吹客梦”,那形影相伴、情合意偕的生活竟为梦中的幻觉!此句合用“南风不竞”与“南柯一梦”二典故,以喻指往日“共游”的回忆,终难抵消孤宿的冷落,更非眼前可触可及的实景。这梦中的一现与梦醒的一隐的描写,张开了抒情主人公感情的跨度,在美好回忆的突然失落之中,强化了思内之情的浓度;亦在婉转跌宕之中,将描写的视角对准了孤宿的现实。
“清淮明月照孤舟”是实景实境的浓缩。在万籁俱寂的夜幕之中,只有清水一片,明月一轮,孤舟一只;其水面愈阔,月亮愈明,水上月下的舟楫愈显孤寂。它形象地展示出抒情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使思内之情的感发有了客观的实在依据,其梦境的现与隐亦因此而成为必然,令人确信。同时,它亦是抒情主人公主体心态和感情升华的形象表现,因为情似“清淮”之水,心有明月可鉴,孤舟之孤客的思内之情因此而纯洁、明净!这一感情的物化,与“紫金”句以山喻爱之重、以水喻恋之深相映照,其抒情主人的殷殷之意、切切之思、绵绵之态也就在不言之中愈加醇厚、深挚起来。
-
古文观止·王先谦·女慰慈圹铭 女慰慈, 期有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品赏析【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
-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作品赏
-
颜回见仲尼 ① ,请行 ② 。曰:“奚之 ③ ?”曰:“将之卫 ④ 。”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 ⑤ ,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⑥ ,民其无如矣 ⑦
-
采芑 作者: 焦庚顺冯好勤 【本书体例】
-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释】 ①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
-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
五人墓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明天启六年(1626),苏州发生了一起反对阉党魏忠贤的市民暴动。后来暴动被镇压下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全国古诗词知识大赛,内容包括古诗词知识竞赛答案,古诗词知识竞赛答案,诗歌知识竞赛题目带答案。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