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利可共而不可独”注释、译文和评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利可共而不可独”注释、译文和评析

块土不能障狂澜,匹夫不可振颓俗。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以众资己者,心逸而事济;以己御众者,心劳而积怨。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是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不匿人短,不周人急,非仁义人也。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立身之道内刚外柔,治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容不可以取下。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财不难聚也,取予当则富足;国不难治也,邪正辨则太平;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俗不难革也,自迩及远而俗变。


【注释】迩:ěr,近。
【译文】一块泥土挡不住狂猛的巨潮,一介平民不能振起颓败的社会风俗。能够屈己下人的能够与众人相处,好胜的人必定容易遇到敌手。用众人的力量帮助自己的人,心中安逸而且办事成功;凭自己驾驭众人的人,心中劳累而且招人积怨。礼义廉耻这些道德规范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以用来束缚别人。严于律己的人就少过错,约束别人的人就缺少团结合作,缺少团结合作就不是涉世之道;所以君子常常责备自己,小人总是责备别人。不隐藏别人的短处,不周济别人的急难,不是仁义之人。看轻财物就足以团结众人,严于律己就能让人信服,气量宽宏足以得人拥戴,身先士卒就能够率领众人。立身之道要内刚外柔,治家之道要长辈谦逊、晚辈和顺。不和谐就不能迎接外来的事物,不宽容就不能获得下人。内部和睦的人家道昌隆,外部和睦就能使处人办事取得成功。利益只能与别人共享而不能独吞,谋略只能少人参加不能与众共谋,一个人独吞利益就会失败,与众人商讨谋略就会泄露。财不难汇聚,取予得当就会富足;国家不难治理,分辨出正邪就能太平;世风不难转化,自上及下就能风行天下;风俗不难改变,自近及远推行就会引领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评析】这段文字探讨的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众人的关系。再好的道德原则只能在修养身心时独自享用,如果拿它来要求别人会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火焰因为有着众人举柴才会轻而易举燃烧得热烈而辉煌;如手中没有一点权力和一定的物质力量要想支配和调度别人往往是枉费心机。领导者之所以能够调动众力是由于他拥有权力,没有权力的人之所以也能调动众力是由于他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素质:轻财就会汇聚众人,量宽就能容纳众人,严于律己就能让众人信服,身先士卒就能率领众人。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素质,也就拥有了统帅群雄的领导能力。
猜你喜欢
  • 有关于亲情的古诗词(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亲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有关亲情的古诗文,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游子吟》)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 小学古诗词的比赛卷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的比赛卷,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竞赛试题,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小学四年级古诗词竞赛卷二实小卷答案。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 ),早有蜻蜓立上头。4、( ),二月春风似

  • 欧阳修《藏珠于渊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欧阳修 【原文】:稽治古之敦化,仰圣人之作君

  • 韩愈《元和圣德诗》全诗赏析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告以福祸。腹败枝披,不敢保聚。掷首陴外,降幡夜竖。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富家子弟争着给我送缠头, 弹奏完一支曲子,得到的精美织锦不计 其数。五陵: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 陵墓。后来贵族富豪多

  • 杜甫《剑门》全诗赏析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

  • 李商隐《向晚》全诗赏析

    当风横去幰,临水卷空幔北土秋千罢,南朝祓禊归。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莫叹佳期晚,佳期自古希

  • 白居易《偶宴有怀》全诗赏析

    遇兴寻文客,因欢命酒徒。春游忆亲故,夜会似京都。诗思闲仍在,乡愁醉暂无。狂来欲起舞,渐见白髭须。

  • 《伯兮·《诗经》》原文与赏析

    《诗经》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赏析》

    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此词小序有两层意思:一是写这首词的起因,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