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在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和国之后,理应由新中国合法政权的代表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席位。但是,美国长期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践踏联合国宪章,设置层层障碍,千方百计地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利用其大国地位,操纵联合国表决机器,玩弄程序花招,使非法的台湾当局的代表一直赖在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始终未能得到恢复。
到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越来越高,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而美国霸权地位日见衰落,渐渐失去对联合国的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和发言权不断得到加强。1970年,联合国在表决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驱逐蒋介石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时,51票赞成,49票反对。提案虽然因没有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而未获得通过,但第一次赢得了多数。这表明美国开始难以操纵联合国表决机器来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国认识到中国重返联合国已无法避免,于是又想出一个新的花招。第二十六届联大召开之前,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公开抛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主张北京进入联合国,但反对驱逐台北;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问题,由联合国大会决定。
早在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曾就这个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局面的方案向中国进行试探。周恩来总理当即明确表示,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决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8月5日和6日,周恩来总理和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先后同美国记者谈话,指出这个方案是“自相矛盾”,中国不会照这个方案接受它的席法。
9月初,美国作出让步,提出安理会的中国席位属于北京,想以此争取其他会员国支持它的方案。
9月21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开幕。24日,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权利”的议题被列入大会议程。美国提案“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遭到许多国家反对,勉强列入议程。
1971年10月25日,纽约时间9时47分,联合国大会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所谓“重要问题”提案。这时坦桑尼亚代表从座位上跳起来,跑到前排,跳起胜利舞。许多国家的代表鼓掌、欢呼、相互拥抱,有节奏的鼓掌声震动四壁。90分钟后,大会又以76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971年10月29日,中国政府宣布即将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工作。11月9日,以乔冠华和黄华为正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飞抵纽约,前来出席联合国大会。这是自1956年以来第一个前来美国的中国官方代表团。
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重返联合国。中国国旗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升起。
这一天,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时,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了欢迎词。
在联合国大会上欢迎中国代表团的致词中,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说,尽管各成员国在驱逐台湾的问题上对垒鲜明,但几乎所有国家,也包括美国在内,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历史时刻已经到来”。
乔冠华身着一套蓝色中山装,他在发言中批评了日本和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作法,并重申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决心。他还表示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谴责了美国在越南的军事介入,并且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他接着说,中国反对“大国欺负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的强权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它反映了世界上人心向背和时代的潮流,表明超级大国任意操纵和控制联合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蒌蒿满地芦芽短》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苏轼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释义】苏轼诗句,形容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句】湖平棹
-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
这首诗从入夜写到天明开船,层次分明,景物描写亦精当生动,结尾用“觉汝贤”三字即写尽对王十二判官的无限留恋之情,寓意高远,含蓄隽永。 首联写石濑,写月色,写得是那样明秀。用“娟娟”二字,便把映照在山石间湍急水流上的月色的明净的美,全点
-
中国文人喜欢在诗中臧否人物。王象春这首诗,就对项羽、刘邦这两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评说。 项羽、刘邦当初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都是有野心的人。照司马迁的记载,他俩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见了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
本诗所引武陵,自然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可以说整首诗都是从其中化出。 陶渊明作《桃源记》,云:‘源中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自是之后,诗人多赋《桃源行》,不过称赞仙家之乐。”武陵之于桃源
-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出处】唐李商隐《 隋宫 》。 【意思】宫锦: 供宫廷用的锦。障泥: 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的垫子,有隔挡泥土的作用。句意: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在赶裁
-
》原文与赏析张磊原创 薛逢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
-
献寿椒花泛渌醪,迎祥朱户怙仙桃。影庭玉殿炉烟起,霭霭卿云瑞日高。
-
新秋[唐]杜甫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火云:夏秋季日落时的火烧云。欹:斜靠。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砧杵
-
作者: 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