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塍秋日即事》(周密)原文|鉴赏|赏析
周密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为“即事”诗。本诗题为“西塍秋日即事”,写的是杭州西马塍向晚的秋景。宋对,杭州钱塘门西有东西马塍,诗人尝居西马塍。齐东野语十六马塍兰花条谓“余向留马塍甚久”,这是他刚到临安(杭州)时的住处。诗亦当作于是时。
孔颖达说: “秋之为言,愁也。”(礼纪正义)古人常以秋景为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自古以来这类诗甚多,且不乏名作。本诗独出机杼,别具一格。全诗四句中,前三句分别写了自己从听觉、触觉、视觉所得的对秋天的感受,确证秋天已经来到,且秋意已深。“络纬声声织夜愁”,“络纬”,俗称纺织娘,鸣于秋季。吴均诗: “蜘蛛檐下挂,络纬井边啼。”李白诗: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都以络纬来表示秋意,并且诗中都带有一层淡淡的怨愁。本诗说得更加明白,络纬声声,仿佛在编织着一张夜愁的大网,要把一切都笼罩在内。次句写触觉。诗人伫立在水边楼上,任凭那酸风吹着细雨飘到自己身上、脸上。“酸风”,语出李贺诗“东关酸风射眸子”,意谓酸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水边楼”,即湖边楼,西马塍傍近西湖,故云。第三句从视觉写入秋以来,西湖堤岸上的杨柳树枝条逐渐变黄,现在放眼望去,这些金黄的柳条,不胜秋雨秋风的摧残,已经凋零、脆落了。“脆尽”二字,平空又给人增添了几分愁思。如果说第一句“络纬声声”只说明秋天刚开始的话,那么第三句“堤杨脆尽”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秋已经很深了,已接近冬天了。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却说“城里人家未觉秋”。有着“参差十万人家”的杭州城,因为是都城,整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人感觉不到秋天已来到人间。秋,暗寓愁意。南宋灭亡时,周密四十五岁。此诗当作于南宋后期。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于江南一隅,非但不思进取,且毫无忧患意识,不图自保,在国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犹“直把杭州作汴州”,君臣们整日寻欢作乐。对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周密这首“即事”诗,借眼前景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提醒“城里人家”要知道“秋”早已到来,不能再停留在安乐窝中而不思秋(愁)了。
诗写得平易明白,但含意隽永,引起后人许多仿作。元代贡性之有涌金门见柳诗: “涌金门外柳垂金,几日不来成绿荫;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春已深。”写春景,反其意而用之。
-
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研柔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带有柔字的名言警句或者古诗词,有关以柔克刚的名言警句古诗词,带“柔”字的诗句。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
-
【析】 《离婚》是鲁迅除历史小说以外的最后一篇小说创作,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价值。鲁迅本人也十分看重这篇小说,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小说创作时,曾经提到《离婚》等小说,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
-
【原题】:苏才翁与予定林下之约今被命提点湖南刑狱恐其侵寻而不能反作诗贻之
-
沿着大路走向一个城,一个小孩子赶赶紧紧的跑着。那个城躺在地上,好大的建筑都横七竖八的互相枕借着,仿佛呻吟,又像是挣扎。远远的看来,似乎他刚刚被火,那血色的火苗还没熄灭,一切亭台楼阁砖石瓦砾都煅得煊红。
-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吟诵,内容包括古诗词吟唱,适合吟诵的诗,适合古诗文吟诵的诗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