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杀虎》全文和鉴赏
·殷芸·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其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持虎尾。”子路出宅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杀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选自殷芸小说〕
●●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微型小说。它纯用对话,而且对话是反复性的,却把孔子和子路两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字仲由,一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卡(今山东泗水县)人。其人性格直率、勇敢。孔子去山里游玩,让子路去弄点水喝。子路在水边遇上猛虎,经过搏斗,扯掉了虎尾,“内怀中”,“内”即纳,放在怀里。这位率直的年轻人,空手斗虎,洋洋得意。问孔子,第一等的武士杀虎是什么样。自然想孔子表彰他的勇敢。谁知孔子回答第一等的武士杀虎是抓虎头,第二等武士抓虎耳,第三等武士杀虎才抓虎尾。子路闹了半天,其勇敢仅够下等武士的水平。他不服气了,将怀中的虎尾扔到地上,恨孔子是明知水边有虎,故意让他去取水,岂不是想让老虎吃了自己么?于是,拿个石盘揣在怀里,想伤害孔子。通过子路的打虎,刻画其人的勇敢。从他打虎乃想得表扬,但他不但没受表扬,还被贬损,因而误解孔子,心里愤怒,直到想伤害孔子,从这心理的变化,反映其人的天真、简率、直趣的性格。
子路又同孔子展开了三问三答:上士杀人如何?孔子说用笔;中士杀人如何?孔子说用舌;下士杀人如何?孔子说用“石盘”。子路的三问,每问都是火气十足的。孔子的三答,每答都很平和。孔子最后一答,点明子路怀揣石盘,想害自己,不过是下等武士的伎俩而已。子路看到孔子说得的确有道理,一勇之夫,并不可贵,他受到教育,就从怀里拿出石盘扔了,对教师不但口服,而且心服。从孔子与子路的六问六答中,刻划了孔子沉着、冷静、循循善诱,鼓励门人上进的教授方法。
对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著名作家艾芜认为“由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来讲话,这是文艺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高尔基认为“把人物的对话,描写得活灵活现,好似耳朵听见一般的技巧,对话上最高的完成的技术,总是忍不住惊叹的。”言为心声,对话是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的反映,对话是人的个性缩影。描写人物就不能不写对话。子路杀虎的主要成份便是孔子与子路关于杀虎和杀人的两个三问三答。同一般对话不同的是,这六问六答的句式、字数都差不多,每句话只调换了个别的词语,具有一种修辞上的反复的美。然而,每句话不仅表达的内容不同,其语气也不同。在每组三答的句与句之间,内容还有递进的关系,以此表现了子路的感情的变化和孔子的观点的坚定。
这在一般小说中不多见,在微型小说中便更为稀罕了。作者这种熟炼的技巧,实在令人惊叹。
-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作品赏析【注释】①山中夜坐静思,对社会人生有所求索。上片就溪水声响起兴
-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业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登州(今山东蓬莱县
-
达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于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潇洒陪高咏,从容羡华剩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旧里门空掩,欢游事皆屏。怅望城阙遥,幽居时序永。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独闷终日眠,篇书不复剩唯当望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白字和然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白字的诗句,含白字的古诗,带然字的古诗词。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白云还
-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 ① 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 我独何能无概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 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
-
在冰雪童话里穿行从回来的整个上午到黄昏,都没有从冰冷中暖过来,似乎整个身体被冻僵了。冰雪的寒气,那刻骨的冷,残留在骨缝里透着风,隐
-
【注释】:这是黄治峰同志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诗。
-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道在纡眷眷,风行动睿篇。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