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之蠹,有之必败”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①蠹(dù):蛀虫。
【译文】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侦察不仔细、谨慎,在传递消息时不按规定进行,错失战机;二是不遵守命令和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三是不服从指挥,忽前忽后;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过度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所属部队的生活;六是迷信诽谤之辞,胡猜吉凶祸福;七是士兵不守秩序,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自视英勇,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这九种弊病是祸害三军的蛀虫,部队中如果存在这些弊病,必定要失败。
【评说】 军中防蠹则战无不胜,国家防蠹则兴旺发达。“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防蠹在于礼法。就个人而言,要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也离不开驱赶心中之蠹。在构建民主与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克己复礼”中发掘其积极意义。此“礼”非彼“礼”,可以被理解为今天的法律和道德,以此看来,我们有何理由拒绝身边之“礼”呢?
-
词的好处,在于它能通过语句的错落安排、声韵的抑扬交替,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韵,让人在吟诵回味之余,往往不觉沉浸其中。这首词就有这个特点。
-
【原题】:绍兴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进道谒隐甫值渠晒画於中庭遂得纵观中间不无可人意独范宽雪山八幅超然绝群令人意象肃如真得脱身归岩壑间者请赋诗以知君重毫素为韵得君字
-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
-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作品赏析原题:宿九仙山(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
-
《牡丹·僧舍白牡丹二首》咏牡丹诗鉴赏 吴融腻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名句】古之欲明明德 ①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②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③ 其身。 【注释】①明明德:显明美德。②齐:整治。③修:修养,完善。 【释义】古时的圣人要天下人显明美德,
-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