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琐窗寒 寒食·周邦彦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情怀的作品。在结构上移步换景,而且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之景、设想之景相互穿插,以景达情,情与景谐,妙合无垠,浑然天成,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上片起头三句“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给这首词定下了基调。第一句渲染环境气氛;第二句点明作者此时的心绪,并暗示出全词的内容都是作者“单衣伫立”时所思所见;第三句写出地点。接下来“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这两句抒写作者的羁旅之愁。“洒空阶,夜阑未休”,这两句既是自然界的雨,也是作者心中的愁。“故人剪烛西窗语”,他在这里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明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和故人重逢,述说他寒食雨夜的相思之情。下面三句叙述他过去漂泊的情景,也是他准备在与故人“剪烛西窗语”时述说的内容。“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这些都是行役羁旅的艰苦情景,也是作者满腹愁怨的根源所在。
过片后更写羁旅之愁和思家之切。“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作者此时产生了自伤迟暮之感。百五:冬至后105天为寒食节。寒食禁烟火是我国的一个民间习俗。作者在此描写寒食景象,寄寓了他无限的愁绪。“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在旗亭饮酒取乐之事,还是留给那些嗜酒如命的高阳酒徒们去干吧!他现在一心惦记着自己的家园。“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小唇秀靥”是指一个容貌美娇的姑娘,她曾在作者心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这个美丽的姑娘现在还在家乡吗?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设想他回家后的情景,那时残春未尽,能见到自己少年时的意中人,自己一定带上佳肴美酒同家乡亲人重温逝去的青春年华,以慰藉自己多年羁旅中的思亲愁苦之情。
这首词千转万折,感情复杂微妙,有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年华流逝的痛惜,有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友的怀念,还有对情人的眷恋,真是“一步一境”。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品赏析【注释】: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
[原 文] 秋水时①至,百川灌②河③。泾流④之大,两涘⑤渚⑥崖⑦之间,不辩⑧牛马。于是⑨焉⑩河伯(11)欣然自喜,以(12)天下之美为尽(13)在己。顺流而东(14)行,至于北海,东面(15)而视(1
-
短翎长喙喜喧卑,曳练双翔亦自奇。赖有黄鹂斗嬛好,独依藓石立多时。绿阴青子已愁人,忍见中庭燕麦新。周怅刘郎今白首,时来看卷觅余春。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品赏析〔注解〕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
-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
-
【原题】:道游武夷遇雨既渡复回明日竟敢游九曲而行因留二首
-
《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为并州剌史到壶关上表》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为并州剌史到壶关上表》原文鉴赏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与译文]一人合抱的大树,是从细芽儿开始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块块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抬腿走第一步开始的。老子在
-
这首小诗遣词用字极为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它出现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尤为难得,也传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江面上飘着一只搭有苇蓬的小船,“半日”说明小船已经飘荡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