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菩萨蛮》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翻译】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 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色苍茫、烟云暧暧的黄昏,季节是秋冬之交。词的起句“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就连那远处 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这似乎是静态的写生,是一种冷色的画面,但静态之中又夹杂着主观 的感受,给人一种潜在的骚动感,撩人意绪。接着,这种骚动感由潜在到表面化了。你看,“暝色人高楼”,一个“人”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实际上是此 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至“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 承上启下,臻于绝妙。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 “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人了景物之 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由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 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 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
有司空公子 ② ,富贵不齿 ③ ,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 ④ 。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 ⑤ 。公子曰: “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贵人。”公子曰: “学《诗》乎?”曰
-
一列车把我抛在一个叫柳园的地方,已是三更时分,在小站里,四顾苍茫,心知敦煌已是很近了,只是依然不知道接下来的情形是怎样,有些忐忑不
-
1远远的,公司办公楼就走进了秦辉的视野。好多次了,秦辉就是从这个角度,要送给办公楼一个比喻。他想出了一些,诸如精美的单反相机,装帧
-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名言: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注释: 凫(fu): 野鸭。胫(jing): 腿。断: 截断。 句意: 长的东西不是多余的, 短的东西不是不足的, 因
-
范雎献书秦昭王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
-
国风·齐风 齐:相当于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
-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① 悲哀社会习气嫉贤妒能, 愿轻举而远游。 我愿轻身高举远游求真。 质菲薄而无因兮, 本性鄙陋没有什么依靠, 焉托乘而上浮? 怎么能乘清气向上飞升? 遭沈浊而污秽兮, 我遭逢的时
-
【生卒】:1904—1980【介绍】: 古巴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卡彭铁尔是现代派小说的先驱者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流派中,重要的代表作家。1
-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概述南阳佳丽之地、巍峨武阙山的雄伟壮阔之景。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描绘一幅汉光武帝所管辖的市井繁荣,万商云集,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多居住于此,以突显出南阳商业发达、壮阔富饶。
-
小品《婚托儿》编剧:刘呼同【剧中角色】胡荣:女,老板石义:男,应聘者肖兰:女,征婚者(幕启。猛银公司接待室。)胡荣:没问题,没问题,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