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酥油花灯节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拉萨八角街四周,搭起高高低低的木架,低的数尺,高的竟达数丈,专为摆供酥油灯和酥油花用。日落之后,各寺院的喇嘛们就把精心制作的一座座彩色立体塑品酥油花抬上高高的木架供人们欣赏,那些用酥油塑成的五颜六色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寺殿亭阁,佛祖人物,个个光润绚丽,选型丰富,表现细腻,栩栩如生;泛着金光银光的酥油灯也被摆到了木架上,人们点燃摆供在木架上的成千上万盏酥油灯。于是,在一片酥油灯火的照耀下,那些大大小小的立体酥油花更加鲜艳夺目,光采照人,只见整条八角街、大昭寺四周处处五光十色,灿烂辉煌。当晚,拉萨居民倾城而出,郊区的居民也云集市内,八角街上人山人海,人们绕街观花,在灯下狂欢起舞,彻夜不眠,热闹非凡。
藏族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在正月十五日。也要摆花添灯,欢度节日。如今,最负盛名的要数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灯了。他们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在九间殿的院外,搭起高大的彩棚,展出精工细制精美绝伦的大型酥油花。有温敦仁慈的大佛,威武狰狞的护法神,有耳垂及肩、头戴缀满珠宝王冠、仁威兼备、端坐在上的松赞干布,还有金顶翠瓦、红柱白墙的屋殿寺院,以及大红、朱红、桃红、金黄、雪青、靛蓝等各色各样的花朵,等等。造型各异的酥油塑品(酥油花),都堪称艺术珍品。更为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巨型酥油花,它们是成屏连片的,工艺大师们用多彩酥油朔成佛祖神仙、楼台殿阁、山水树木、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各种人物,按照故事情节,将其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幅连着一幅,就像是彩色立体连环画,完整地再现出一个宗教故事或民间传说,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文成公主入藏故事、西游记等。像这样的巨型酥油花,不说众多的山川树木花草以及雕梁画栋、互沟飞檐清晰可数的庙宇亭殿等等。光是人物,就要塑捏数百上千个,大的数米,小的仅数寸,人物千姿百态,服饰华丽精细,色彩有艳有淡,细部衣褶、裙带、头饰、花纹一丝不苟,丰富多变,十分逼真,富有动感和质感。整个塑捏手法细致流畅。
酥油花确实是藏族独树一帜的美的创造。世界上享用奶油(酥油)的民族很多,却只有藏族的艺术大师们巧妙地利用高原天寒酥油凝结不化的特点,把朱红、石绿等多种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分别揉进酥油中,再用这些色彩绚丽的酥油制成花样新颖、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酥油花来。酥油花灯节是藏族盛大的艺术节。
-
古文·寓山注序 祁彪佳予家梅子真高士里(1),
-
这段情节出自原书第2、第3两回,主要写老童生周进暮年登第的故事。通过周进暮年登第的情节,作者既揭示了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老儒生的灵魂,又鞭笞了当时社会人情的炎凉。 周进一出场,便显出一付落魄的老儒生模样
-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音裕)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
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
庠序学校,是三代教民之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庠序学校,是三代教民之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
-
此诗作于1919年3月。辛亥革命后,陈曾寿以遗老自居,筑室于杭州小南湖。室中悬挂元代画家吴镇所写的“苍虬图”,因名其所居曰“苍虬阁”。此诗为坐阁中听雨所作。
-
渊明本嗜酒,一钱常不持。人邀辄就饮,酩酊篮舆归。归来步三径,索寞绕东篱。咏句把黄菊,望门逢白衣。欣然复坐酌,独醉卧斜晖。
-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见《丹阳集》)
-
求乞者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