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
【注释】
选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序。
直寻,即直抒胸臆。陈廷杰诗品注解释说:“钟意盖谓诗重在兴趣,直由作者得之于内,而不贵用事。”
【赏析】
南朝梁钟嵘认为,文学创作应当直抒胸臆,反对隶事用典,要求作者直接描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他在诗品·序中说: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意思说:至于表达情感思想,哪里需要用那么多典故史实呢?诗句“思君如流水”,就是眼前之事;“高台多悲风”,也是诗人亲自所见;“清晨登陇首”,完全不用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自经史。古今优秀的诗句,大多直抒胸臆,而不是借助典故、辞藻,造作感情。
钟嵘崇尚文学艺术的真实美和自然美,反对宋、齐以来诗歌竞相用典,炫耀学问、故作藻饰、造成意义晦涩深奥、妨碍自然真美的错误倾向。他主张直接描写感受,书写即目所见的具体景物,这种“即景会心”的作品,如徐干室思中的“思君如流水”,曹植杂诗中的“高台多悲风”,谢灵运岁暮中的“明月照积雪”等等,自然真切,没有堆砌典故,也没有矫揉造作的人工痕迹,意境优美,艺术感染力很强。而永嘉时期流行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大明、泰始时期盛行的事类诗“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蠢文已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同时,他也反对拘守四声八病,认为这样做会影响作者思想感情的发挥和表达,“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这些批评,切中时弊,为五言诗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钟嵘这种强调诗歌反映现实,抒发耳闻目睹的生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切身感受的主张,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诗言志”说和汉代司马迁“发愤著书”论的观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代司空图认为,意境的创造贵在真实、自然,而决不能堆砌雕琢、人为造作。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直致所得,以格自奇”,这种真实、自然的诗境,“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乃是诗人心与境会,直接书写即目、所见而得,只要兴会所至,“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不需要冥思苦索,诗境看似平常,然而余韵无穷。
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认为,文学应该抒发人们怨愤不平之情,“其哭也有怀,其歌也有思”(送孟东野序)。到了清代,文艺批评家刘熙载提倡诗人“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用诗歌“代匹夫匹妇语”(艺概·诗概)等等,都是钟嵘文学创作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促进诗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作品赏析【注释】:但恐荷花晚。(荷一作飞)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诗,有以赋陈描状、曲折尽情
-
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夫两妇,掷果郎骤得双美:封建社会文人雅士的“理想”,亦就如此而已。这种明清旧小说的俗套,现代读者未必会有兴趣。但是李渔这篇《合影楼》小说在思想艺术方面仍有其可以称许的价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原文,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0首原文,七年级上册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古诗原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所有古诗。1.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5426】世界政治与个体不安全感(〔美〕哈罗德·D 拉斯韦尔著,王菲易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7 6万字,2017年5月第1版,69元)△4部分(11
-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什么意思|大意|注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
-
楚客有归心,因声道故岑。依依动春色,蔼蔼望香林。山日岩边下,溪云水上◇。遥知怀洛社,应复动乡吟。
-
苏轼 某近者经由,屡获请见,存抚教海,恩意甚厚。别来切计台候万福! 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