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五国伐秦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五国伐秦

五国伐秦是战国中期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伐秦的“合纵”举措。自魏国衰落后,当时的形势已由魏、齐争战变成齐、秦争强。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针对张仪为秦国搞“连横”活动,发起了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但当时各国利害关系不同,燕、楚两国对“合纵”并不热心没有出兵,实际出兵的只有魏、赵、韩三国与秦交战。联军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境内),秦出兵回击,魏军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到楚,要和秦讲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次年,秦军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战于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把三晋联军打得大败,齐又倒戈攻赵、魏,这次纵约,不待秦国破坏,先已瓦解。秦军俘虏韩将申差,打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杀三晋军8万,乘胜向三晋进攻,迫使韩国屈服。韩国把太子仓押在秦国求和,魏国的内政也受到秦国的干涉,按秦国的意思立公子政为太子。这是战国时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这次五国“合纵”伐秦失败后,秦国暂时把注意力放在扩充后方地盘上。这次“合纵”伐秦的失败是各国利益不同所致,“合纵”从一开始就遭受挫折,同时也证明了秦国的强大。
猜你喜欢
  • 杜甫《雨晴(一作秋霁)》全诗赏析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作品赏析【王洙注】一作秋声。【鹤注】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杜臆》:诗云塞柳,乃边上之柳,知此诗作于秦州

  • 包佶《再过金陵》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金陵怀古是唐诗中的流行题材,许多诗人都作过类似题目,包佶这首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起句先写怀古,一笔概括了南朝三百年的兴亡史

  •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名句】立 ① 善法 ② 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注释】①立:制订。②善法:完备的法律。 【释义】在天下制订完善的法律,则天下大治;在一国制订完善的法律,则一国大治。 【点评】制

  • 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全诗赏析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传道贤君

  •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全诗鉴赏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 “更法”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孝公平画 ① ,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② ,虑世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 ③ ,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 ④ ,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鉴赏和解析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 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全诗赏析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品赏析《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七绝。这两句是说,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中见

  •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出处】唐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意思】在山谷小河岸边的小花很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而这开放在溪旁的小花与山寺中飘来的修道习静的禅味相互对映之下,颇

  • 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