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杜牧》原文与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古、近体诗都很出色。他的古体诗,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他的近体诗,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显出风流俊爽之美,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他尤其擅长七绝,在寥寥二十八个字中,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画面完整优美,寓意深曲悠长,感情饱满浓郁,使人玩味无穷。沈德潜评为“托兴幽微”,“远韵远神”。泊秦淮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揭露统治阶级一味醉生梦死、腐化堕落,丝毫也不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诗人担心在他们的靡靡之音中,将有亡国的危险。这样严肃这样重大的主题如何通过二十八个字来表现,既不能作干枯的政治说教,又不能作琐屑的细节描写,因此,诗人必须在构思上下一番苦功了。
此诗构思很独特,表现很别致,通过秦淮歌妓月夜卖唱情景的描写,暗寓作者深沉的感慨,写得既鲜明,又含蓄,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幽深的含意。由此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首句完全写景。“烟笼寒水”和“月笼沙”互文见义,其意为:迷惘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流水和沙滩,使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诗人有意通过写景,给秦淮河渲染出一种凄清暗淡、萧瑟冷寂的气氛,这种气氛很适宜于商女演唱靡靡之音,也很适宜于诗人表现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时的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笙歌聒耳。饭馆酒楼之上,急管繁弦,清音袅袅;娼家妓院之中,淫言浪笑,喧声嚣嚣,在那些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家伙看来,还挺热闹呢。然而诗人从这表面的热闹声中,看出了骨子里的凄冷,他有意避开了这些表面的“繁华热闹”,为我们塑造出上面这样一幅暗淡萧瑟的典型画面,在景物的描写中已隐含诗人不快不满的情绪。
次句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的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还靠近一家酒楼呢。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题目,还交代了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就是夜泊秦淮所见,下文商女所唱亡国之音,就是夜泊秦淮所闻。这样,靠了这个叙述句,就把所见与所闻勾连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四两句叙述之中有议论。表面上是说,歌妓年幼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还在那里演唱导致陈叔宝亡国的玉树后庭花呢!这靡靡之音,隔江传来,刺激了诗人的神经,引起了诗人的警惕, 于是,对着这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诗人愤怒地掷出了投枪。“不知”“犹唱”二词用得极好,既为“商女”开脱了责任,表明唱者无心卖唱,听者有意堕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班达官贵人;同时,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忧愤的深广,心情的沉痛。试想一下,在泥潭里如果都是一塌糊涂的污泥浊水,倒也罢了。然而,这亡国之音却出自天真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不甘心堕落的清白无辜的歌女之口,这是令人感到多么沉痛的事啊!诗人正是通过他那含蓄而曲折的笔法,表达出他那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的。因此这首诗被前人评为“绝唱”,决不是虚誉之辞。
-
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浼君。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直欲吏朱云。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乞取千篇看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像是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
-
原题:琴初贞长剑丞过湖居偕往看桂花满觉陇遂至理安寺
-
《梅花·玉楼春东山探梅》咏梅花诗鉴赏 刘镇泠
-
[唐]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芳林新叶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谱牒·如何才能修好家谱·如何编纂当代的新家谱
-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本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决之蓍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聞異策,以定嫌疑。故曰《
-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
-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