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枫桥[1]夜泊
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2],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是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2]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苏州西部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于此而得名。
【作者】
张继(?~约779年),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洪州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等职务。张继为人极富气节,不事权贵,早年曾作有感怀一诗,诗中写道:“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的诗作大多反映诗人关心兵乱后的人民的生计,诗风爽利而激越,和他超脱的思想是一致的。
【赏析】
枫桥夜泊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边静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就营造出了一个凄冷孤寂的秋夜的惨淡景象。诗人身处孤舟,夜幕已经降下,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阵乌鸦的啼叫声,这宿巢的乌鸦不知是受了什么惊吓,突然叫了起来,一下子打破了夜的沉寂。寒霜已经降下,寒气阵阵袭人。这样的景象和突如其来的声响,使得整个环境越发显得空旷、凄凉和悲楚。
接下来,“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将目光从远处渐渐收回,自己也回到船舱里,试图进入梦乡,却无法入眠,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江边鲜红的枫叶,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这渔火、江枫构成了一幅绝佳的秋景图。无奈诗人的心绪不佳,对此美景却无心消受,在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了另一番滋味,枫叶成了秋重霜浓的一种象征,而渔火星星点点,闪烁不定,透露出的却是渔家冷落孤寂、漂泊不定的生活实际。“悲哉,秋之为气也”,面对此景此情,诗人的情绪一下子坏到了极点,在船舱中黯然神伤,更不要说安眠了。“对愁眠”三个字将诗人所处之地、所对之景而产生的满腹惆怅,准确地表达了出来,真可谓洒脱自然,不事雕琢。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刚才那种似乎已经凝固了的孤苦寂寞的环境一下子被打破了。原本身处极度枯寂静谧的环境中的愁苦难眠的诗人,将这远处来的夜半钟声听得非常清晰。尤其是这个“到”字,说明了这钟声是从远处的寒山寺徐徐传来的,诗人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这钟声一下子敲在诗人的心坎上,无形中将诗人的孤寂推到了极致,将整首诗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也推到了高潮。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都毫无痕迹地融入了个人感情中,而诗人的感情也在随着景物的推移转变不断变化,使得诗的感染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此诗将萧疏凄清的风景与诗人的羁旅之愁打成一片,画出了一幅静夜卧对江枫渔火、卧听钟声的旅居图。在诗中,张继精确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了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愈感到它蕴涵丰厚、诗意浓郁。在这首诗里,形象、色彩、音响的交织融会,以及它们在交织融会中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都是那么巧妙和谐。这些都要和夜泊的旅人的心情融为一体,不能显出割裂的痕迹,还必须符合格律诗的安排和规范。诗人运用高度的艺术手法来渲染表现,使枫桥夜泊成为名作,实属难能可贵。
-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
-
【名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注释与译文]这是诗人途经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时写下的诗句,意思是:天上悠闲的云彩,潭中景物的倒影,每天都伴随着滕王阁自由自在地浮荡着;四季景物更替,星座转移方位,
-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名言: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注释: 无: 毋, 不要。 句意: 视听不外用, 保持精神的宁静,
-
范仲淹《渔家傲》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羌管悠
-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出处】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 》。 【意思】我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升降沉浮应该说已经决定了,不必再去请问那个在成都卖卜的严君平。 【全诗】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祖国的诗句佳句,内容包括关于祖国的诗句,形容祖国的诗句,关于祖国的诗句?。赞美祖国的古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重读《清水里的刀子》◎白草《清水里的刀子》完成于1997年,次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5期。那时候的文学氛围是好的,单纯,甚至可说纯粹,
-
《水仙·花犯赋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周密楚江湄
-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① : “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②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观则玩 ③ ,玩而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 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