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宿建德江[1]
【原文】
移舟泊烟渚[2],
日暮客愁新[3]。
野旷天低树[4],
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又称建德江。
[2]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沙洲。烟:水雾。渚(zhǔ):水中陆地。
[3]客:指诗人自己。新:增加。
[4]野旷:原野空旷辽阔。低、近:使动用法。
【作者】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早年隐居鹿门山,40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相思的五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泊船建德江时的孤寂感受。建德江为今新安江水库一带风景秀美之处。此诗以动写静,日暮泊舟,天低月近,大自然给愁人以无限抚慰。
全诗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讲了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日暮”和上句的“泊”、“烟”前后呼应,讲述了旅人惆怅的心情——船好不容易停下来了,正是休息解乏的时候,谁知道望着舱外烟笼沙洲,日暮将近的景色,那淡淡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接下去的两句对仗写景,借景而显愁,其中“低”和“旷”相互映衬,“树”与“月”互相依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色显示出了一种内敛、细致、精巧的艺术之美。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是烦愁的,他捕捉了适于自己心情的景色,寓情于景,特色鲜明。全诗好景如画,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
-
《汉魏六朝散文·孔稚圭·北山移文》原文鉴赏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
清溪吊张丽华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 惆怅龙沈古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000句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求1000句励志古诗名句要求不同,句子不能相同,1000句,好的,求1000条以上千古名句,我要1000条古今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 尺有所
-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水龙吟》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① 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予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 ② 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 觉而异之, ④ 乃作此曲,盖越
-
伫倚 ① 危楼风细细。望极 ② 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 ③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伫倚:长时间地倚靠在楼栏上
-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去之。|什么意思|大意|注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去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