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原文与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原题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一组描写诗人春游赏花的诗,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这组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期间。诗人多年以来颠沛流离、啼饥号寒的生活暂告结束,心境比较平静,因而这时诗人能以诗酒自豪,组诗情调比较开朗,虽然不免有孤独之感,但却没有迟暮衰飒之态。
第一首写觅伴寻花赏春而不遇,只好独自寻花玩赏。第二首写初至江边,看到“稠花乱蕊裹江滨”的缭乱春色,不觉精神陡振,尽管身体虚弱,“行步欹危”,想到自己尚堪诗酒,不算衰老,也就坦然了。第三首写经过临江两三家人家,看到红花白花相映的美景,想起“应须美酒送生涯”,才能不辜负骀荡的春光。第四首遥望城市烟花满眼,想象登上高楼,边饮酒边观舞边赏花,将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第五首写诗人行至黄师塔前,感到倦怠,故倚风少憩,看到无主桃花,深浅间杂,任人自赏。第六首写诗人行至黄四娘家,看到繁花似锦,压枝塞路,蝶舞莺啼,惬人胸怀。第七首总结,惜花叹老,希望花慢慢开,人亦慢慢老。七首描写重点和结构布局各不相同,而又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一首发端既点明诗人的行踪,说明又寻到一户有花的人家,以切牢题意;同时还特别着重写出这里的花填蹊塞径、碍脚碰手、不同于沿途所见到的许多春花。前几首或写花儿姿态的轻盈缭乱(“东望少城花满烟”、“稠花乱蕊裹江滨”),或写花儿颜色的深浅不一(“多事红花映白花”、“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首如还是从前边写过的角度来写,就显得重复而没有新鲜感了。至此,诗人换了一个角度,专从花儿的繁多来落笔。“花满蹊”三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黄四娘家花事之盛,花儿已开得填满了所有的空隙,而且还隐含着她家花儿品种之多,颜色之全,形状之不一,风姿之妖娆,全胜过他处。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进一步具体描绘花儿繁多的情景。千朵万朵,以夸张的笔调,极言花儿开得密密麻麻,缀满枝头,犹如天上繁星一样;压枝低,即写枝头累累的花朵,沉甸甸地把花枝都压弯了。杜甫在春夜喜雨诗中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名句。但那是从花儿被雨水沾湿而夸张其沉重,这儿是从花枝被花朵压低而夸张其繁盛。真乃异曲同工!
以上两句已将黄四娘家的花事写足, 下面转笔写蝶舞莺啼, 以渲染春光之无处不在。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通“流连”, 留滞不舍的意思。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不时翩翩起舞,飞起又复停下,仿佛恋恋不舍。其实,恋恋不舍的何止蝴蝶,难道不包括那“独步寻花”的诗人在内么?
“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之意。“恰恰”,莺啼声。
这首诗语言秾丽,境界优美,情调开朗。刘须溪说:“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转引自杨伦杜诗镜诠卷八)通篇写景,可是情在其中。诗人受到骀荡春光的熏染,兴致很浓,情绪很好,于是转而再以乐观开朗的心境去观察自然界的花草虫鸟,使这些客观景物注入诗人主观的情愫,极其含蓄精彩地抒写了诗人健康的感情,读后使人产生强烈的美感。
这首七绝的三、四两句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这种写法弄得不好容易把诗变得呆板、冗弱。但杜甫是组运骈偶句的圣手,他的某些律诗和绝句甚至通篇都用对偶句组成而能不使人感到雕琢的痕迹,倒是两两相对的形象更增加了诗境的美,也更增强了抒情的力量。“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正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早年的作品。写
-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
-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希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
【4664】胡耀邦传:第一卷(1915—1976)(张黎群等主编,唐非撰,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30万字,2005年11月第1版,50元)△13章:
-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特征之一,它是指镜头组接的关系。现代小说借用了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分散的生活片断,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交错地、巧妙而有机地组接起来,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
-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 (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
-
唐宋词之文天祥《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是文天祥的名篇之一,描绘了南宋末年忠臣张世和许锦的墓庙所在地,颂扬他们的忠贞和英烈。诗中写道:“一去紫微多少客,衔命龙门敢不遵。”表达了他们高洁的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文中多以山水为背景,以抒发作者对英烈的敬仰之情。这篇诗结构完整,用词简练,凸显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对忠诚的追求。
-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
-
【5413】权力精英(〔美〕C 赖特·米尔斯著,尹宏毅、法磊译,新华出版社,30万字,2017年1月第1版,59元)△15章:上流阶层、地方社会、大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