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诗经》》原文与赏析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 无庶予子憎?
陈子展先生认为:“鸡鸣,盖诗人设为妃与君问答,夙夜警戒,刺君失时晏起所作。”(诗经直解)陈先生的观点比较切合这首作品的实际,也与毛诗序的观点基本一致,本文故取此说。
诗歌的第一、二章是妃子与国君的相互对话,第三章则全是妃子的埋怨叹息之词。从这些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荒淫懒怠的昏君形象; 由于他懒怠昏聩至极,几乎达到了傻乎乎的程度,因而又使人觉得可恶而可笑。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鸡已经叫了, 上朝的人大概都已经到满了?”这是妃子在提醒国君。可是, 国君的回答却是如此滑稽:“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在叫,是苍蝇的声音在闹。”蝇声与鸡声,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可是,这位昏君却硬把鸡声说成蝇声,何其糊涂,何等荒唐!听了这句回答,我们仿佛看到他连睡眼也懒得睁一睁,只咕咕哝哝地昏说两句,便又搂住妃子呼呼大睡了。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东方已经亮了, 上朝的人大概都在大忙了?”妃子又一次催促国君。然而,国君的回答仍然是那么可笑:“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不是东方已经光,是月亮发出来的光。”他竟然把天亮硬说成是月光,又是何其糊涂,何等荒唐!他那懵懵懂懂、翻身昵语的形象,又一次浮现在读者眼前。
国君之所以会作出这些近乎痴人梦呓式的回答,并非是他真的得了精神病,言语错乱;也不是因为他头脑已经清醒,故作诡辩之辞, 而是在昏睡中脱口而出的昏话。而他之所以如此昏睡,是他荒淫过度所致,是他懒怠成性所致。诗人对国君荒淫和怠惰的抨击,既没有从朝廷政事的处理上作正面揭露,也没有从纵情声色的行为上作正面描绘,而是抓住清晨懒睡这一典型化的细节,通过几句糊涂荒唐的对话,出神入化地活画了这个荒淫懒怠的昏君形象,收到了因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艺术效果。不仅如此。诗人还有意把国君与妃子的对话作类似今天的蒙太奇式的剪辑和组合,对其糊涂和荒唐给以艺术夸张,因而,他的荒淫和懒怠便以一种既昏且傻的形态出现,极有助于令人在哄然大笑中给以彻底否定,使揭露和讽刺更加鞭辟入里。
国君昏聩到这种地步,不由得妃子不埋怨、叹息。第三章便把笔墨转到妃子对国君的一段谈话上:虫子已经飞得乱纷纷,我怎愿和您一同在梦中睡得昏沉沉?会朝的人们将要散朝回去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把我和您一起来憎恨?后人评论至此,都说这表现了妃子之“贤”。诚然如是。然而,妃子之“贤”,不恰恰反衬了国君之“昏”吗?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贤德的妃子坐起身来,既怒且忧,对着国君发出声声叹息;可是,那位国君却仍然在睡梦中鼾声如雷,耳犹未闻……。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生落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人生失落孤独的诗句,表达人生失落孤独的诗句,表达人生寂寞、空虚的古诗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释义: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2、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唐·戴
-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出处】唐杜荀鹤《 春宫怨 》 【意思】年少时被美好的容态所耽误,面对菱镜欲梳妆又心懒意慵。承受皇帝的恩宠不全在美貌,教妾如何为自己而精心美容
-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简析】 此词开篇激荡澎湃。表现了
-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① 。(《庄子·德充符》) 【注释】 ①楚越:楚国、越国,比喻相距很远。 【译文】 世上的万事万物,若从差异的方面看,即使是毗(pí)邻的肝与胆,看
-
名言: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注释: 志合: 志趣相同。岂兄弟: 哪里一定只是兄弟。道行: 指以道德品行相交往。无贱贫: 不分贫富贵贱。 句意: 志同道合, 哪里只能是兄弟。道义相交, 怎能依贫富
-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 【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
荀子的血肉被鲁南大地收去了。早先只是兰陵城东南郊野上的一个小坟头,添的土多了,积出了山的姿态。一个思想者在这里静眠。散发着古远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