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杜》情诗三百首赏析
杕杜
作者: 张兴武 【本书体例】
【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1)。独行踽踽(2),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3)?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鉴赏】:
杕杜一诗,是宗周时代唐人的歌谣。郑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咏叹“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十三经注疏)这不免有些牵强附会。根据诗中描写的“嗟行之人”,由于失去了“同父”及“同姓”兄弟的帮助,故而“独行踽踽”的情形看来。此诗当是一个流浪外乡,宗亲相失,凄楚无助的乞者所作,是一首古老的乞讨歌谣,出自诗经·唐风。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两句,置于章首以起兴。关于杕杜,说文解释说:“杕,树儿。”即小树。“杜,甘棠也。”杕杜,也就是矮小的甘棠树。“湑滑”,孔颖达疏解释为“枝叶不相比。”下文还有“其叶菁菁”一句,郑笺解释说:“菁菁,希少之貌”。正是由于这矮小而且枝叶互不相比的甘棠树,使乞者联想起自己久失宗亲,孤单无助的凄苦处境,从而以之起兴,发为歌詠。甘棠,又名“棠梨”,亦即“棠棣”。诗经·小雅·棠棣中这样写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孔颖达在疏中阐释到:“由华以覆鄂,鄂以承华,华鄂相承覆,故得韡韡然而光明也。华鄂相覆而光明,犹兄弟相顺而荣显。然则凡今时之人,恩情无如兄弟之最厚也。”正因为甘棠对于兄弟之情有这种特殊寓意,故杕杜以之起兴,兼比兄弟之情,这是“成于自然”的写法。但从另一角度看,杕杜一诗本来是写兄弟相失而“独行踽踽”,它以比喻兄弟相顺而荣显的甘棠起兴,这是兴句中所隐含的又一层相反相成的比喻关系。
自“独行踽踽”以下,诗意拟写乞者言行,几近茫然失神,心灰意冷。他所思念的,唯有兄弟而已;所希冀的,唯有来自他人的“比”和“佽”。兄弟相失已久,乞求比饮又不可得,故有“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的哀叹。这种失神怨语,非乞者,断难有之。
诗前一章沉吟着“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后一章又叹息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说者或谓“同父”即“同祖”,亦即“同姓”,(参陈奂传疏)不确。礼记明言“生曰父曰母”,尔雅所释,亦与礼记同。史记·管晏列传中引管仲之语:“生我者父母”。由此可知,所谓“同父”者,既同一父亲所生之兄弟也。“同姓”,陈奂传疏引程瑶田宗法小记,认为孙以祖之字为姓,故同祖昆弟谓之“同姓”。这是极确切的。杕杜中,从前一章的“同父”到后一章的“同姓”,自是一种由于至亲而宗亲的感情递进关系。乞者流浪于外乡,孤单凄楚自在必然中,每当极辛酸时,必先思念至亲同胞兄弟,然后才及同姓之人,这是感情有亲疏的必然心理状态。
杕杜一诗,主要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艺术手法,直写乞者内心的凄苦孤寂之情,模拟乞者口吻,逼真、自然而深沉。思念兄弟而音讯渺茫,乞求此饮又不可常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唯有失神悲凉的沉吟而已。前后两章虽用“复沓”手法,但“复沓”中又有“同父”到“同姓”的情感递进。整齐中有此细微变化,遂避免了单调呆板。
此诗实为当时一种流行的乞讨小调,在采集入诗及流传过程中,必经文人增删润色。旧时乞者所咏乞讨悲苦之音,当以此诗为源头。诗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无微不至,亦于此可见。它所首创的这种逼真地摹写乞者语气,直抒乞者心臆的格调,丰富了中国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内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平遥的诗句古诗,内容包括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赞美山西或平遥古城的诗句,求求。《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
-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释与译文]鹜(wù),野鸭。两句的意思是,飘落的晚霞与腾起的野鸭一起飞翔,清澈的秋水与碧蓝的天空融为一色。此写望中秋景,展示一幅鲜明生动的图画。两句脱胎于北
-
《良医之门多病人,櫽栝之侧多柱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良医之门多病人,櫽栝之侧多柱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8月14日 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军区各一部进行甲子山三次反顽战役
8月14日 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军区各一部进行甲子山三次反顽战役 : 8月14日,国民党军第57军第111师师长孙焕彩纠集李延修、朱信斋等部共2000余人,乘起义部队同八路军换防之机,南越日(照)莒
-
《开设庠序,绥怀远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家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家乡的古诗词或名句,描写家乡的古诗,描写家乡的诗句。1. 也许我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夜奔》2. 她是一只没有家乡的候鸟。永无止尽地迁徙,始终找不到家。或
-
玉交枝·闲适 乔吉 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 萧萧五柳疏篱寨。撤金钱菊正开。 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 急跳出风波大海。作个烟霞逸客。 翠竹斋。
-
【题解】 这首诗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秋,以十分凄苦的笔调,逐层刻画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给诗人所造成的窘状和痛苦。结尾数句,以九言变换七言,句句蝉联而下,传达出一种奔放的气势和火热的激情,表达了诗人
-
顾我镜中悲白发,尽君花下醉青春。不缘眼痛兼身病,可是樽前第二人?
-
《朱自清匆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