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蓬峰居士等。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国主,一个亡国之君。太祖死后,太宗赵光义继位,改年号太平兴国。李煜在汴京被软禁,“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并不停地写词抒亡国之怨。太宗闻“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大怒,命其弟赵廷美赐牵机药毒死,李煜死状惨不忍睹。
李煜的词可以开宝八年(975)被俘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宫廷生活、男女恋情与离愁别绪,是花间派词风。后期多写软禁生活,抒发怀念故国的痛苦与悲愁,深刻、典型地表现了爱“家国”、“乡国”、“邦国”,包括爱南唐王朝,爱祖、父传下的王位的真情。后期的词以白描手法、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单纯明净、准确精炼的语言,抒写生活中的深刻体验,从而突破了花间词题材与手法的局限,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宋词的兴起与繁荣,是与后主的贡献分不开的。
破阵子是后主被俘北上所作,写被迫离开南唐时的景况,抒发亡国之恨。
词的上片极写南唐全盛期的繁荣与豪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从时间看, 自后晋天福二年(937)李昪禅吴位建南唐到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作者“肉袒出降”南唐亡国止,已近四十年。从地域看,马令南唐书·建国谱:“共三十五州之地,号为大国。”陆游南唐书·本纪二:“唐有江淮, 比同时割据诸国,地大力强,人材众多,且据长江之险,隐然大邦也。”其版图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极盛期曾占有湖南、福建。因此,这起两行高度概括了南唐历史与国威,赞扬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充溢着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接两行“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写南唐繁华与宫中豪华。帝王宫中用龙凤图案装饰的楼阁高接云天;嘉树美草好象是用美玉琼瑶雕琢而成,它们似罩在雾气里的女萝一样繁密茂盛,一片迷茫,一片朦胧。后主早年就活动于其间,“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二十五岁登极,南唐已是赵宋附庸,他只得权用忍辱负重、保国安土的政策,“几曾识干戈”?这是说,南唐从未想对赵宋实施武力反抗。可是,赵匡胤最后却阴忍地残害南唐。因此这一句含义很深,寄寓了作者的悔恨,隐含着对宋太祖的贬斥。上片感情复杂,国由祖父创之,家由父亲兴之,最后统统由自己失之,感到羞愧、懊恼、内疚、自省……
下片写告别故国时的悲惨场面和被掳后精神的折磨。“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一国之主沦为俘虏,从高峰跌入低谷,生活的痛苦,精神的煎熬,可以想见。作者以两个典故,用两个历史人物打比方,来表现自己的心境。“沈腰”用梁代沈约之事,南史·沈约传:“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欲谢事,求归老之秩。”后人将“沈腰”作为腰身一天天瘦减的代称。“潘鬓”用西晋潘岳之事。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后人将“潘鬓”看做两鬓斑白的代称。两行说,一旦成了俘虏,就在悲哀、怨恨、忧愁、苦闷中苦度光阴,人很快消瘦、衰老了。这两个典用得是很妥贴的。“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这是回忆最难堪的镜头。“仓皇辞庙”是痛苦的,他没有想到要被押到汴京去,只得心惊肉跳地匆匆忙忙地去拜别祖先,“辞庙”就是离开祖先创建的国家。作者失魂落魄、慌慌张张的情态如在眼前。“犹奏别离歌”也是痛苦的。“教坊”是宫中掌管妓乐的机构,这里是指宫中的歌舞班子。乐工歌姬见后主离国,不能再回归故土,于是奏起别离的悲乐送行。“垂泪对宫娥”,这是最痛苦的,因为尸位素餐的大臣徐铉等人早就改换门庭,投奔赵宋去追求荣华富贵去了,有那一位来送行?只有后主平素尊重的宫女黄保仪、流珠、乔氏、庆奴、薛九、宜爱、意可、窅娘、秋水、小花蕊等来送行。据历史记载,李煜待人宽厚诚恳,与宫女相处极好,待之甚厚。现在亡国了,她们失却保护,反而来送别,后主十分感激。面对着活生生的人,千言万语从何说起,他只得挥着泪水,失声恸哭。下片写自己离国时的悲惨场景,哀婉欲绝,后主哭庙,乐工歌姬哭别,宫娥哭主,哀乐声、悲歌声、痛哭声混为一片,上干云霄,“宁复知人间何世耶”!
这首词在思想上有下列价值。作者爱家乡,爱故国,爱和平,爱先辈开创的基业,爱同情自己的乐工、歌姬、宫娥,恨自己未尽守业之责任,恨赵匡胤的毒辣,恨自己沦为连普通百姓也不如的虏奴,恨自己不能再保护部属了……这些都具有相当的正义性和正当性。正是这些庄严的感情,千百年来叩响了读者的心弦。
这首词吐真情实感,自然率真。用个别表现一般,扣紧事物特点,进行高度概括,有代表性和形象性。语言单纯明净,许多不便说出或不易明白表达的内容,他竟脱口而出, 自然率真,且用语清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疏淡风格,达到“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艺术境界。
-
八年级语文期末古诗词默写(八年级人教版的语文书下册期末文言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专练)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语文期末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八年级人教版的语文书下册期末文言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专练,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背诵默写篇,八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古诗理解默写。1. ,自将磨洗认前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 , ,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6.山
-
【注释】:(予屏处闲默,久绝篇章。维时新春,偶感岁月,慨然兴言。既复自课成帙,辄书以见襟抱。随事为篇,杂出无论,故云。)
-
长途跋涉回来的古诗词(如果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我愿什么,写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长途跋涉回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经历过长途跋涉才看到美景的诗词,长相思中描写将士们长途跋涉离故乡越来越远的诗句是,如果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我愿什么,写诗句。时光如梭,稍纵即逝,人们常常在感叹人生,悲哀命运的时候,时光就匆忙划过,其实,所有的哀叹,都源于过多的贪婪与无谓的索取,一旦事与愿违,心
-
今天的天气阴阴的,好像一块肮脏的抹布,挂在天幕上。老乔开门出来,抬头看了看天,以手搭凉蓬,朝着不远处的路上观望着。这个动作让他折腾
-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
-
管急丝繁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注释1】 同是: 两人都是, 指作者与长安琵琶女。天涯: 天边。指远离京城的边远之地。沦落: 流落, 漂泊外地。相逢: 指偶
-
有度第六 【题解】 “有度”指治理国家要有法度。有法度就是以法治国,法度是治国的要领。因为文中作者将君与国两个概念混一使用,所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原文】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