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上之回
【原文】
三十六离宫[1],楼台与天通。
阁道[2]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3]。
万乘出黄道[4],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5]北,后骑甘泉[6]东。
岂问渭川老[7],宁邀襄野童[8]。
但慕瑶池宴[9],归来乐未穷。
【注释】
[1]离宫: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等二十五馆。
[2]阁道:即复道,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
[3]金舆:天子的车驾。回中:汉宫名。
[4]黄道: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
[5]细柳:指军营。
[6]甘泉: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7]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钓的吕尚。
[8]襄野童:黄帝出访圣人,到了襄阳城迷路,就向一个牧童问路,又问他治国之道。牧童以“除害马”为喻作答,被黄帝称为“天师”。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9]瑶池宴: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地,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曾于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幼年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时“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年(742年),在贺知章的引荐下,李白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时间就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李白曾为永王璘幕僚,因李璘谋反被远谪夜郎。李白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态度。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被后世的评论家称为“诗仙”。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李白待诏翰林期间。此诗借美人的失宠表达了对唐明皇巡幸游仙,不关心国家之事、不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以及诗人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功成身退的思想。此诗不仅有借古讽今之意,还有怀才不遇之叹。
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中间六句为第二层,即写汉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第三层笔锋一转,揭示汉武帝游回中的真实用意。全诗立意高古典雅,结构回环相生,语言华丽缤纷,堪称佳作。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帝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帝,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帝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
跪草没人能够拒绝自己的生日。所有的父亲,都是以娱乐自己身体的方式,播种下自己的血脉,要母亲来孕育生养。母亲妊娠反应,想吃酸,吃了就
-
谡谡松下风,霭霭陇上云。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樽。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我有凤鸣枝,背作蛇蚹纹。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请歌南风曲,犹作虞书浑。 作品赏
-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今人称为大运河,即隋炀帝时疏浚开掘的通济渠,因其主干在汴水一段,故唐以来,人们习惯上呼为汴河。隋大业元年,炀帝发民工百
-
【名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与译文]最直的好象是弯的,最灵巧的好象是笨拙的,最善辩的好象是不善言辞的。这段话,含有朴素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老子》
-
宋词典故·唾壶敲缺 【出典】 见“玉壶敲怨”条。 【释义】 晋大将军王敦(处仲)于自己的境遇心有不平,酒后常咏曹操“老骥伏枥”诗句,以如意敲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后因以“唾壶敲缺”为咏志士慷慨的典故,
-
胡汲仲先生长孺,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为先生润笔,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
-
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
小品《男人不易》编剧:杨青、扈强【剧中角色】妻子、丈夫【时间】当代,夜【地点】室内,一个两口之家(墙上的时钟已过二十三点。妻子扔掉手
-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 住口! 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
-
[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