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渡桑乾》诗意|阅读答案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潜心于写诗之道,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他担任过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后迁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贾岛一生穷困,死时家无一钱,惟有病驴、古琴。他与韩愈是好朋友,韩愈称他为孟郊“再生”,在当时的诗坛上颇有盛名。贾岛写诗注重词句的锤炼,刻意求工,追求艺术上的“平淡”境界。他的诗大多描写个人闲居情景,或描摹自然景物,题材面狭窄,情调上显得非常枯瘦。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情怀的诗作。有的版本亦作刘皂诗,题为旅次朔方。本诗的作者本来很想念自己的家乡,但是有家难归,终日在外奔波,有时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就把这个地方当成了故乡,以致在有家归不得的情况下,也把久居过的他乡当做思归之所,并以真正的得归作为人生的快慰。诗中写的就是这种感情。诗人一开始就说,在并州客居已经十年了;一个“霜”字点明了客居生活的孤寂与冷落,这里暗寓有对此乡的厌烦,表明不愿在此久居,当以早离为幸。那么离开客居的并州到哪里去呢?这自然引出了思归之地——咸阳,也就是京都长安。对此,诗人做了具体性的概括描写:客居的十年中,每一个白天,每一个夜晚,没有一时不是归情泛溢,醒时要想到,夜里要梦到, “归心日夜忆咸阳”。这种描写是具体的,但也是概括的,因为诗人并没有具列所忆的直接事实。他把这些留给了读诗人,让人想到,那里一定有诗人的家,有许多琴樽之好,那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景物秀美,更是皇都所在,对诗人来说,不论是团聚亲人,还是争取宦途出路,都是真实的希望所在。这一切,都是诗人日夜悬想的具体情事,只不过是概括在一个“忆”字中了。写到这,诗意发生了剧变:生活的趋向不遂人之意,可以使久思归乡者得就归程;相反,不仅不能使之得归思念之乡,反而要把他原来长久的客居之地都加以剥夺,把他送到更远之地,让他用怀念久客之地来代替他更加怀念的故园。诗中的最后两句,写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在诗人以并州羁客的身份日夜思忆长安的时候,却又身不由己地离并州而向东北更为遥远的桑乾河方向走去,结果离想望中的长安更加遥远。此时,思归长安梦想更成空事,现实强迫人要变得实际一些,暂且把并州这个久客之地作为盼归的故乡来对待吧,因为能从桑乾河回到并州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更何况西向长安了。这首诗用“更”、“却”两个字把诗情表现得深而又深,充分显示了贾岛用字推敲之精,功夫之到。
渡桑乾平起陡转,盼顾情深,可谓独辟境界一绝。
贾岛是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专讲用字“推敲”,曾自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文字上刻意追求,辞胜于意,有时有句无章,但这首渡桑乾却不同,而是辞情并茂的好诗。开头两句诗,就其本身而言,意境平平。论写乡情之深,不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和他的“孤舟一系故园心”;论写怀念帝都之切,不如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不如柳宗元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因为贾岛表达的久客远州,急切思归长安的心情,这是只要有相同经历便可能发生的感情,提炼这样的诗意并不太难。至于客舍十霜,归心常忆,是染有色彩的情景,但在中唐诗中并非奇情奇句。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是平起陡转,在最后两句卷起平地波澜,使诗意焕然一新。由于诗中有了发光的句子,前边两个初看平平之句,似乎又增加了不少光彩。诗人客居并州,羁旅凄凉,盼过了一个又一个秋冬,屈指十年过去,归心劳苦,日思夜想,神魂无时不在忆念着咸阳——这里是唐代长安的代称。诗到此处,如果承接的诗句是久盼得归,那可能是平上加平。当然诗人在生活中没有得到这种侥幸,但是不幸之上的不幸,却给他的诗才开阔了驰骋的境界: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长安不得回,这已积下了十年苦望,然而无情的生活更进一步迫人,想止于此而甘忍并州苦望竟不可能,现在竟要完全违反自己的愿望,由并州向东北方更远的桑乾河北进发,这不仅离长安更远了,连经过十年羁旅盘桓的并州,也别却远去——到此诗人才发现了经十年而未有认识的并州,它已成了今日自己的“故乡”!这是痛苦的事实,然而这却是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我们说这两句是陡转,就在于长忆“咸阳”故乡而苦居并州,一朝突变,使之居并州而不可得,并由回归所期望的故乡之不可能,而忍痛地“反认他乡是故乡”,只求有日能回返并州,也就是心满意足了。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回归故乡的愿望,全被这“无端”远去所彻底淹没,这是由热望到失望,由满怀希望到最后绝望的变化。一个满怀希望的人,只要心中的希望还在,他可以徒步行万里而不觉远,赤足履冰雪而不惮寒,因为他的希望可以化为热力,它助壮和坚实着人自身。人一旦丧失了这一点,不仅发生行动上的变化,也要发生心理习惯上的变化,贾岛的这种“却望并州是故乡”的心理变化,就是一种这样的无望之望。贾岛由于一生都在清虚愁苦中度过,他的气质使他能敏感地分析自己的内心,而他的诗才能保证他以独有的诗句录下他的心音。
孟郊死后出现了诗人贾岛,韩愈见他用心推敲、神游象外,以京兆尹身分与他这个布衣相交,赠诗称赞他: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对此,贾岛是有诗当之的。
-
《史记·天官书第五》是一部关于天官职责的著作。它详细阐述了古代天官的职能和责任,以及他们在天地运行中的重要性。这部文献不仅是对古代社会制度的记录和解读,更是对当今社会思考的启示。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官职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人类对天地运行的认知和追求。这篇文献的翻译和赏析都非常精彩,值得我们深入研读。
-
【原题】: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台上时年一十五今兹再来四十有七年矣置榻设几之处历历可寻感而赋
-
古文·江天一传 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品赏析【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名言: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句意: 心情平和时发出的声音淡薄, 而忧愁时发出的声音美好。欢乐时写出的作品难于工巧, 而痛苦时作品容易写得好。 出处: 唐
-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
-
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
-
谁能嗟叹光阴暮,岂复忧愁活计贫。忽忽不知头上事,时时犹忆眼中人。早为良友非交势,晚接嘉姻不失亲。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尚平身。
-
古文观止·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由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