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赏析·《祭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文》(李成林)
祭文赏析·祭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文(李成林)
天地玄黄,宇宙鸿荒,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任刀兵四起,由风雨沧桑,经百代,历万世,厚德载物,刻刻图强。
适建国近六十年,改革已三十载,神州大地,风云突变,大雪迎新岁,藏独扰圣火,火车方脱轨,巴蜀起波澜,天灾、地震、人祸接踵而至,伤者、逝者、生者涕泪泗流。
时到春末夏初,奥运圣火燎原,百姓夹道,万民欢颜。怎料得,天惊一声雷,地倾绝其维,听时不敢信,信时皆泪水。
汶川地震,地动山崩,江河倒泄,星辰黯然,十数亿炎黄失色,八万里环宇皆惊。巴蜀同胞陷水火,百里墙倒屋塌,家园不在,交通阻断,高楼倾覆,繁华难觅,唯见伤者甚众,哀者甚众,流离者甚众,失所者甚众,襁褓婴幼失父母,花甲老妪无儿女,夫失妻,妻失夫,方才仍是谈笑满庭院,转瞬已是生死两茫茫,凄凄然天地恸容,惶惶然人神共泣。
路断泥石流,雨打残垣,粮少命难继,风吹草庵,四川危难!汶川危难!同胞危难! 国难当头,生命第一,大难揪心处,生死两攸关。
温总亲临,抗震救灾,胡公已至,当机立断,扶将倾大厦,挽即倒狂澜;人民子弟,壮志凌云,空降汶川,手为锄犁,辟路开山;武警部队,敢为人先,茂县青川,足为车轮,四处辗转;从成都到绵阳,从彭州到北川,志愿者各司其职,排忧解难;血肉撕开生死路,舟车运来救命钱;救灾物资纷纷至,幸存同胞泪涟涟。断壁间,听闻呼吸声,每有同胞出残垣,山路中,遥见灯火闪,定是山中百姓向外迁,常闻慈母弱体护儿女,常见战士赴危难,危难之中,中华美德张扬,人间情爱彰显。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救人救灾,刻不容缓,世界关注,九州心牵,上至国家领导,下到普通人员,为官者,为民者,为师者,为学者,为商者,为工者……七十二行,行行心系灾区,在京者,在津者,在沪者,在港者,在澳者,在川者……三十余省,省省慷慨捐款,灾后重建,任重道远。死何以堪?情何以堪?痛何以堪?
数万人觞,国之大难,是为国哀,全民悼念,祈佑中华,设祭为坛,炎黄同心,共渡难关。前有仆者,后有继者,擦干眼泪,重建家园,民族魂魄,意志弥坚,同创和谐,共谋发展。是为此文,以飨死难!
-
自从迁居北京东郊金台西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和金台西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梅兰”类的诗句。 靠近驿馆的荒郊野外,
-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炼丹费火
-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
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欲寻联句卷,先饮暖寒杯。帽为迎霜戴,炉因试火开。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保孝行章第十 【原文】 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忠苟不行,所率犹非其道。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故君子行其孝
-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
《圯桥进履》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子房取鞋”条。 【释义】张良为一老人拾鞋,着鞋。老人为黄石公,见张良诚恳有礼,授予兵法。圯(yi)即桥。 【例句】①张良更姓圯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冯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