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戒》情诗三百首赏析
尧戒
作者: 王纪刚 【本书体例】
【原文】:
战战慄慄,日谨一日(1)。人莫踬于山(2),而踬于垤(3)。
【鉴赏】:
这首原始歌谣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是汉初淮南王刘安纠集门客所作,“讲论道德,总统仁义”,“旨近老子”,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今存二十一篇为内篇,外篇不存。人间训为第十九卷,据淮南子·要略篇,“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举终始之坛也。分别百事之微,敷陈存亡之机,使人知祸之为福,亡之为得,成之为败,利之为害也。”主旨是讲为人处世之道,趋吉避害之理。尧戒便是引来为此主题服务的一首歌谣。
全诗分为四句,却给人揭示出宝贵的处世哲理。“战战慄慄,日谨一日”,并不是要人畏首畏尾,而是要小心从事。“战战”与“慄慄”叠词连用,“日谨一日”之“日”又相为重复,结构齐整,互为发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人从来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会因小土堆而跌倒。这两句似乎很散,但仍很工整,“山”与“垤”相对比,“莫踬”与“踬”相对比,在对比中喻以哲理。而且与上一层意思顺延起来,形象地揭示出应谨慎处事,以免失败于平凡小事的道理。
人间训篇引此为“尧戒曰”,想必是帝尧亲口之语。这首歌谣绝不是让人固步自封、不敢创新,而恰恰是为人们揭示出为人处世的生活哲理,从中我们也仿佛看到唐尧氏勉力民事、又小心从事的勤奋形象,给人以启发和振奋。
-
诚 ① 者,自成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二十四) 注释 ①诚:真诚、诚信。这里的“诚”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类似于“神”。 【译文】 诚信,是自己成就自己。诚信,贯穿万物的始终,没有
-
明·叶绍袁2三则 ·之一(乙酉九月)初四日,壬子。曈昽日出矣3,方鼓枻4,又雨。过石
-
元好问的《被檄夜赴邓州幕府》描述了他在被檄文召唤后夜间赶赴邓州幕府的经历。原文刻画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决绝和坚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首诗展示了元好问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
书意诗情不偶然,苦云梦想在林泉。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每愧尚书情眷眷,自怜居士病绵绵。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校于君六七年。 作品赏析【注释】:慕巢书中颇切归休结侣之意,故以此答。
-
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外古诗九首。《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篇目》各年级安排表 年级 诗题 朝代 作者 一 年 级 江南 汉乐府 风 唐 李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
性节俭,出人布袍革带,从者数人,量人为出,未尝妄费,长幼衣食必均一。|什么意思|大意|注
《性节俭,出人布袍革带,从者数人,量人为出,未尝妄费,长幼衣食必均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沈括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错句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错”的古诗句,关于有错字的古诗,关于“错”的诗句。推敲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
-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莽、操皆嗜鳆鱼。?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
-
古文观止·司马迁·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 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