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情诗三百首赏析
汝坟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遵彼汝坟(1),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2)。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3)。
鲂鱼(4)赪尾,王室如(5)。虽则如
,父母孔迩(6)。
【鉴赏】:
这首诗的写作时代,说法不一,或曰商周之际,或曰周初,或曰西周末,或曰东周。均难以确指。但从诗中“王室如”句和全诗所表达的情绪看,则可肯定是写在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通过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曲折委婉的感情,反映了人民的悲苦之音。
全诗共三章。第一章写的是妻子对行役未归的丈夫的思念;第二章写的是丈夫归来时的欣喜;第三章则表达了女主公对在动乱年月里全家能够团聚共守的一种愿望。
前两章起句相同,第二句只变化了一个字:“遵彼汝坟,伐其条枚”、“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枚”与“肄”一字之变,却表示了一种时间的推移。诗集传:“杖曰条,干曰枚,斩而复生曰肄”。孔颖达说:“大木不可伐其干,取条而已。枚细者,可以全伐之也。”可见从“伐其条枚”到“伐其条肄”,有一个时间的跨度。诗中描写女主人公在丈夫被强行服役去后,她常常到汝水岸边采伐木枝,一边砍柴,一边思念亲人,砍一会,望一阵,这样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就是秋去春来,以致砍去的枝干又复生为“肄”了。三、四句从“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到“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由女主人公的行为进一步曲折细致地写出她内心感情的复杂和变化:当其望眼欲穿,见不着丈夫时,直觉“惄如调饥”,一腔忧思怀念之情,竟象饥渴一样难耐。丈夫一旦归来,久别重逢,她在倍感欣喜的同时,又发自内心地倾吐了“不我遐弃”的希望和忧虑,“不我遐弃”系“不遐弃我”的倒装句,意即你好容易回来了,不要再离我而远去啊!这种感情写得很真挚动人。在乱离之中,人们饱受别离之苦,一旦见面往往会在欢乐之中,乍又想到离别,忽喜忽忧,忧喜掺和,表现了特定环境下一种很典型的思想情绪。
最后一章的前两句,含蓄丰富地写出了当时“王室如”的危急情势。前一句“鲂鱼赪尾”是个比喻,旧时解释说鲂鱼尾巴本来是白色的,因劳累过度而变成红色,这大约是一种传说。而说文则说:“鲂,赤尾鱼也”,即鲂鱼本来就是一种赤尾鱼。不管取其何说,这里都是用鲂鱼的赤尾,比喻王室行将没落的紧急危险的情势,就象火烧一般。在客观的形象描绘中,饱含着老百姓对王室的谴责、诅咒、愤怒之情。后两句“王室如
,父母孔迩”,是说管它王室危急不危急,倒塌不倒塌,只要丈夫能回到家来与父母团聚在一起,就如愿可喜了。“孔迩”的“孔”是“甚”的意思,即如今天“很”、“非常”等副词的用法。全诗以乱离为背景,以闺情为内容,表现了当时百姓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对于动乱和王室的厌弃。
-
本文正是因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深刻表达了作者的寓意——君臣遇合,才能有所作为。君臣之间必须相互依赖,贤臣不可没有圣君,圣君也须依靠贤臣。韩愈此文写得很含蓄委婉,虽然真正目在于提醒君主重用贤臣,但一直到结束,其真正用意在文中始终没有明确点出。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诗宋词名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
-
【经文】 凡奉者当心 ① ,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 ② ;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 ③ ;士,则提之。凡执主器 ④ ,执轻如不克 ⑤ 。执主器,操币圭璧 ⑥ ,则尚左手 ⑦ 。行不举足,车轮曳
-
(文天祥创作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
-
诗的首句“折冲儒墨阵堂堂”说苏轼用堂堂之阵来平息儒墨之争,学术不偏激,能得其平。赞扬苏轼的学识渊博,又以“折冲”的驰骋之意表现他洋溢的才气。“书入颜杨鸿雁行”,这里不是说苏轼的书法像颜真卿、杨凝式,而是说他和颜、杨两人一样是当时第一流的
-
县经兵革后,无学校,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学,百姓欣然从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县经兵革后,无学校,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学,百姓欣然从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题解】 无疑,曹刿是本文的主角,鲁庄公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文中。和鲁庄公相比,曹刿的谋略处处技高一筹
-
【原题】:化光殿丞谒告还里某数奉游集蒙赋诗道旧辄依元韵
-
韩愈的《原人》即属于听起来似乎为“老话”,其实是“常新”的一类。在经历了千百年以后,重读此文,觉得时间弥久,意义弥新。
-
《学固不欲速,欲速固学者大患,然改过迁善,亦不可迟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
《学固不欲速,欲速固学者大患,然改过迁善,亦不可迟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陆九渊 《与刘淳叟》,治学禁